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2/12/7

听《认识中小学生的学习》二级培训体会交流

听《认识中小学生的学习》二级培训体会交流
宋玉玲:讲座中,从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从学习内容的特点,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的类型、学习的业绩与过程等角度深刻解析了小学生学习的规律。比如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知识经验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发展智力为主。
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首先要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知识,即间接知识经验,中小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就是这些间接知识经验的具体表现。学生进入学校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掌握这些知识经验,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侯艳蕾:通过讲座,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和获得技能,发展智力,如观察技能、记忆技能、想象技能、思维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个人的一些特殊才能。这些技能的培养与获得都是学生学习知识和今后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田静:孟老师谈到了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如帮助教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此外,与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对提高小学生感知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王兰荣:我也和田老师有相同的感受,由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所以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刘翠霞:我知道了经验式教学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传统教育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使之不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通过师范院校的专门训练,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方面有相应的经验。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看作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它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人与工具(机器)之间,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这个环境成为其自觉影响,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确保学校教育影响的主导性。师生间可以面对面地相互交流,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王凤婷: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师个人认识和思想的参与。只有浸透教师个人思想或理论的教学,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然而,由于技术理性的控制、经验思维的禁锢、研究意识的缺乏以及科层体制的束缚,现实中的教师却处于“均值人”的状态,教学缺乏个人的色彩,自身质朴的智慧跌落。
这次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今后要在工作中我会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马莉: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的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为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
王久增:在讲座中,我了解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我看过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认识到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更多的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成分逐步加大。而教学过程应体现“生动直观---抽象思维-----实践活动”。
邸桂荣:我感兴趣的是学习内容和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剖析,孟老师从基本概念讲起,深入浅出,小学生主要以学习间接书本知识经验为主,主要学习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事实性知识和语意性知识(概念、法则、原理)。对于不同的知识,在制定教学目标是表述的词语是有要求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学习过程。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间接是指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要动脑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我喜欢的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这一结合过程中,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有用的数学无疑是强大的内驱力。
唐金宽: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上小学之前的幼儿生活中,孩子们已经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他们玩过各种形状的积木,折过纸工,比过物体大小、长短、厚薄、轻重、宽窄和多少,他们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他们随着父母外出购物等等,所有的活动,都使他们获得了有关数量和几何形体的最初步的观念。虽然这些概念或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错误的,但是都为他们上学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所以可以这样说,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备感亲切、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
唐慧娟:在培训中,孟老师还提到了一个词:原认知。它是小学生对自我知识经验的认识。刘教授以不同的人看图调动起原认知为例形象地进行了说明,由此我想到了,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课堂上,如果我们利用原认知,创造问题情境、制造有挑战性的认知矛盾,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孟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那么数学问题来自何方呢?一种来自数学本身,即数学内部;另一种则来自数学外部。来自数学内部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有很多,例如,学会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又出现退位减法;懂得有限小数后,在小数除法中又出现了循环小数;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求法,但是又遇到要求它们的面积……这些往往是来自数学内部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来自数学外部的实际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更具有挑战性。例如:
(1)在一个正方形的铁皮中,要想剪出一个最大的圆怎么办?
(2)50人游湖,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小时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坐4人,每小时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打算怎样分配?哪种方案最省钱?
(3)甲乙两商店出售同样的袜子,原价都是每双2元,甲店现打8折出售,乙店买3双送1双。妈妈去哪家商店更合适?
像上面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新奇的问题,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他们都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分析、合作交流,从而求得问题的答案。因此,数学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衡,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王瑞君:孟老师讲到中小学生的学习,有它不同于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教师认识和把握它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确我们要是能正确掌握小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让学生能轻松、愉快中学习,该多好。
王红玲:孟老师讲了一些学习的理论方法,虽然这些学习理论有难懂,但是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举了好多生活的例子,让我们理解起来容易了很多。尽管觉得很难,但是还是挺懂了,让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
校长总结:
11月24日星期六我们有幸请刘茂森教授为我们充电,但遗憾的是只有几位老师聆听。今天孟老师根据刘茂森教授的讲座对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讲解,对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类型、学生学习的业绩与过程、学生学习能力的分类做了深入的叙述。可以说将刘教授讲座的精华全部带给了老师们,希望老师们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以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上一篇:小学小学建设幸福中国读书教育活动总结

下一篇:2011版小学语文课标培训材料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