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小学,教研 | 时间:2013/4/23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2012年阶段性研究汇报

唐山市夏庄回民小学《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2012年阶段性研究汇报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地应用河北省电教馆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根据我校教与学的现状,拟定“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实验研究力求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以信息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大量的实验课例中积累丰富的整合资源和经验,并建立校园课例资源集,同时使该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同类学校中加以推广。
一、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模式。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善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学生思维单一的现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利用课题组成员收集的素材资源,建立起语文学科素材资源集,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教与学的素材。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和步骤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2、如何在多媒体环境下创设阅读教学的最佳情境
3、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实现有效整合
(二)主要研究方法
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和个案反思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试验研究。
(三)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前期工作 2011.5—2011.10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申报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组织新课程有关教学理念的学习,参加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
3、录制、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的实施与方法。
(二)第二阶段:中期工作 2011.12—2014.6
(修改说明:由于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教师们对此课题研究热情高涨,但文体杂乱,以至于很难梳理出研究模式,自此我课题组决定在研究过程中要对文章进行分类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调整如下)
1、分类别进行研究:2012年探索信息技术与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类(比如:战争、科学探索、历史人文等等类别)文章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2013年探索信息技术与诗歌类文章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2014年探索信息技术与写景抒情类文章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
2、组织阶段成果展示、交流教法与学法、跟踪调查和重点分析典型个案。
3、进一步补充相关资料,解决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4、撰写阶段研究成果的经验总结,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作好整理工作。
(三)第三阶段:结题工作 2014.8—2015.3
1、统计研究数据,整理典型范例,推广教学案例。
2、撰写研究总结和分析报告。
3、邀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1 2011.4-2011.7 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
2 2011.8-2012.1 多媒体环境下的实验课例的初步探究 案例
论文
3 2012.3-2013.1 (多媒体环境下) 实验课例资源库的建立 网站
4
2013.3-2014.7
课例探究经验总结及推广 论文
课例
5 2014.8-2015.3 课题总结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结题报告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2012年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探索信息技术与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类(比如:战争、科学探索、历史人文等等类别)文章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
研究对象是: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教学课。
五、为本课题研究所做具体工作
1、课题组人员变更:
由于工作调动王丽平主任调离我校离开课题组,李川主任接替课题组内的主抓工作,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所以,我课题组呈现新的组成局面:
课题负责人:云俊双
课题组成员:李川、甘莉兰、贾敬华、徐晓健、孙国庆
2、请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研究工作:
我校邀请到唐山师范学院彭贤智教授、开平区教育局教科研室刘素娟主任和开平区教育局小教科教研员陈明艳,指导我校课题开展工作。几位专家对我校课题从解读到具体研究探索都给予了很多指导很多帮助,让我们的研究更顺利地进行。
3、语文教师上研究课:
我校一直以“科研兴教,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行动准则,开展我校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细化为“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思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课题组除了要求组内的教师们每学期每人讲一节课题研究课外,也要求课题组外的语文教师们每学期每人讲一节课题研究课。这样,课题组研究出来的教学模式就在全校范围内大量实践开来,所以就形成了课题研究“人人有份,共同参与”的局面。
4、做好典型课例研究:
在大量研究课的基础上我们会产出很多成果,但为了促使课题研究的成果更大更丰硕,我们还必须找重点课例研究分析,上好“典型课例”。典型课例的分析要比一般的研究课观察更到位,研究思考更深入。做到边研究边思考变积累经验和教训,我们共进行了7次典型课例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这些典型课例都从选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观察量测评、学生调查问卷、领导听课评课、教师听课评课等几个角度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并总结出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类文章”的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在观课过程中,《课堂观察量表》的方向性很强,对于教师们观课议课和我们思考教学有效度有很大帮助。并且,课堂教学后我们发给学生的不记名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说出了心里话,更能帮助课题组分析课堂教学情况。
5、探索出“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类文章”的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
以“远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类的文章”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形成这类课文的教学模式。在研究中,李川主任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对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
学生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实施说明
初步感知 课前搜索资料 提出要求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指导课前搜索。
回顾所得 课伊始短暂回顾 唤起真情 播放视频回顾,效果佳。
深度感悟 课中详细学习 推向高潮 重点句、段配合图,形式简洁,学习重点突出,效度高。将氛围推向高潮时,可采用精彩视频播放或精练的幻灯片快速播放的形式,画龙点睛。
情感升华 课尾拓展 埋下伏笔 适宜点到为止。
6、教育成果:
经过实践探索,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有很多收获,这些收获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成果,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等,这些研究成果记录了老师们辛勤的汗水,更记录了每一位教师正朝着科研型、创新型专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好多成果已经被教师们投出去,期待获奖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7、做好教师学习培训工作:
“开卷有益”、“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想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品位,就必须加强教师学习。本学年,我课题组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学习:校内的业务学习、教师之间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选派教师利用一切可以把握的机会进行外出学习、远程网络学习等,让教师们受益匪浅……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在探索中摸索出一类文章的教学模式,但感觉还有好多类的文章是不是能适用于这个模式,科学价值方面、推广度等方面还值得推敲,这些都是我们要进行深思的事。另外,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还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期待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更为突出问题:
1、在课例研究中,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切入点把握不是很到位,针对我们的选材,既然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素材,有的教师就选取大量的视频材料,整堂课成了视频录像了,语文课的味道丢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成了“蜻蜓点水”了。还有的课程本来教师讲的兴致高昂,结果想插播一段视频作为调味剂,可操作就是不如愿,等视频调好了,学生、老师的热情也没了,本来挺好的一节课,砸在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上了。
2、老师们科研意识不够强;看书学习的热情不高,没有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自主性学习、研究意识不强。
五、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拓展教师学习空间,创设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平时做到多思考,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积极提升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2、加大课题组成员奖励机制作用的发挥,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3、加大课堂实践研究力度,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形成可操作的优秀范例。对优秀课例进行大幅度的奖励和推广,树立典型并加大外出学习和培训机会。
4、及时总结本课题的科研成果。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等,并鼓励教师向各教育报刊杂志投稿。
5、继续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
实践探索课教学设计、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观察量表和会议记录等的保存和整理;选出优秀的典型课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分类管理,并推荐参加区市级评选。
以上是我课题组所做工作的一个小结,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要努力弥补,争取让课题研究顺利开展,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受益人。




上一篇:小学关于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下一篇:教学工作计划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