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案例,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 时间:2012/3/26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

一、 创设情景、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让学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的定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我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法。
二、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在学生得出体积定义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体积大小,学生答案不一,我提出:“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紧接着我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1中。(课件出示)最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 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在学生已经知道圆柱体积的大小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的基础上,我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立刻就说如果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就好解决了。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忆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要计算圆柱的体积,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认为: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接着学生依据假设结论分组测量圆柱C和圆柱D的有关数据,用计算器计算体积,并填入实验报告2中。(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本环节我首先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圆柱体积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猜想的过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大起来,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
四、 确定方法,探究实验,验证体积公式。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工具,自主商讨确定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了两种验证方案,方案一:将圆柱C放入水中,验证圆柱A的体积;方案二:将学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块的圆柱D拆拼成新的形体,计算新形体的体积,验证圆柱D的体积。然后学生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方案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2中。(课件出示)实验后我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的数据与实验前假想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最后我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这部分教学我采用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完成从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到结论。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自主实验探究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英语课堂提问实效性教学案例

下一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