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小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 时间:2013/4/13

《再见了, 亲人》教学设计

(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刚才同学们刚才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当时,朝鲜爆发内战,美国乘机侵入朝鲜,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毛主席派了130万志愿军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36万将士牺牲,毛岸英、黄继光、张思德就是他们的代表。1958年10月,志愿军战士告别朝鲜,将要归国。八年来,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行记者魏巍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文章。(齐读课题)
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像了。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
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师:这样读就对了。同一句话,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课前大家读了课文没有?
师:还想读不想读?师:再读读好吧?
二、讲亲人。
师:请你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它主要描写了哪些人?哪一个人你对她的做法特别感动,好好读一读。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哪一部分、哪一个人最感动?
1、“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我们送来吃的”当时,军人送食物都比较困难,但大娘和妇女们却不顾危险,把打糕送到志愿军手中。
师:这真是雪中送炭,送来的难道只是打糕吗?大娘还送来了什么?
你还从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地读,多读几遍。可以交流了吗?
2、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时,房子已经炸平了。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关心,为了就志愿军战士失去了惟一的亲人。
师:你注意这一点,小孙孙是她的什么人?
师:唯一的亲人!体会体会,什么叫唯一?
师:大娘失去了小孙孙,也就意味着什么?大娘失去了晚年的依靠。失去了家庭的希望、未来。
师:是啊!大娘将会痛苦一生,这是多么大的打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很好。很有进步。把“唯一的”和“怎么能忘怀呢”强调了出来。谁再读?
师:为她鼓掌。这不是朗读的技巧好,而是对这件事情的体会深刻。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人能不能叫亲人?这样的亲人再不叫亲人,那么什么人能叫做亲人呢!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一小段读一遍。
师:我相信你们肯定比过去读得好得多了,因为你们满怀着一种悲愤。同学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倾注自己的感情,你的感情到了,读得就会有进步。
师:大娘,让我们难忘,因为她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亲人。志愿军战士也把她当成了自己亲人。这是让你感动的地方。还有谁也让你感动
师:请你具体讲一讲,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师:这么高的代价,是什么样的代价?谁读懂了?这位大嫂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师:牺牲掉了自己的双腿,再想,她为了什么牺牲掉了双腿。
师:同学们想一想,前沿阵地的野菜好挖吗?为什么?
师:事实证明,敌人已经向前沿阵地发炮了,大嫂知不知前沿阵地有危险吗?那为什么还去呢?
师:志愿军缺少野菜就怎么样了?
师:一点也不错。志愿军当时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只有靠野菜,而野菜后方已经没有了,大嫂明知道前沿——
师:你们概括得好。她为什么还要为志愿军去挖野菜?
师:说得好,你就带着这种感情,把这一段读一读。
大家想一想,为了点普通的野菜,把自己的双腿奉献,明明知道前沿危险,但是却偏偏要向虎山行。请你来读。
生读:“我们清楚地记得……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师:大嫂的事迹震撼人心,这位同学的朗读震撼人心。她把感情完全融入了自己的心里。她在想大嫂是为了什么才去做。同学们,我们心里都洋溢着这种情感,让我们把大嫂的形象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一起读这段。(全班齐读这一段。)
师:很好。我看到每一位同学都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在读。把大嫂虽然仅仅是为了几棵野菜而失去双腿这种牺牲,看作是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那种亲人般的情感,读得非常到位。所以大嫂也可以称作——
师:大娘是亲人,大嫂是亲人,小金花呢?她做了什么?我们怎么看待?
师:这就是小金花和她妈妈给我们留下的故事。噩耗,是什么样的消息?
师:不是一般的不好的消息,而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噩耗传来,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同归于尽。共同走向完结,都死去了。你们想想,救老王是以什么为代价的?
生:以生命为代价。师:如果不救老王会怎样?
生:如果不救,老王会被敌人严刑拷打而死。
师:就是这样。救,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不救,老王就会死。带着这样的体会,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师:为了一个中国战士,她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她——生:亲人。
师:这样的人就是亲人。师板书:朝鲜人民。
三、悟亲人。
师:还要考考你们,刚才是具体地讲,现在请你们概括地讲,可以选择,可以一段下来,谁能概括地讲。
(多媒体显示)为了志愿军,大娘 ,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
为了志愿军,大嫂 。
师:那难道仅仅就是这三位?大娘、小金花、大嫂。那好了,请你变成这样一句话再讲师:我们再上一个台阶,试一试。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可以,再讲。
师:哎!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这样。为什么朝鲜人民会这样?再加上一个这样的句子!请你再讲一讲。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而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虽然重复,但是你在强调)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大家具体地讲,概括地讲,我们心中真的有一种感觉,他们就是亲人是呀!
师: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让他们情不自禁地互称亲人,所以分手的时候,他们大声说(生:再见了,亲人!)上了火车时,他们说(生:再见了,亲人!)火车开了好远好远,他们仍在大声呼喊说,┅┅,火车看不见了,他们仍在心里说(再见了,亲人)是呀,刚才你们讲的只是他们8年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故事,就是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呐。这一别,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列车就要开动了,千言万语只好化作“诵别”的深情(出示课件:诵亲人)。接下来,我们一起诵亲人你怎么理解这个“诵”?。
四、诵亲人
师:谁来理解这个诵是什么意思?生:朗诵。
师:你们就是志愿军,火车就要开了,用你的朗诵,用你们的感受。我们来诵亲人,现在你们是谁?你想和谁送别就和谁送别。可以选择几句,一会儿我们请你和他们诵别。好吗?现在开始
(自由读,学生很有感情)
师:哎!这个志愿军战士着急了!好,哪位想跟小金花诵别。
师:哪位是妈妈用生命换来的老王。哪位?老王啊!请你和小金花告别!师:来吧!听了你的话,小金花更刚强了!
师:谁想和大嫂诵别!
师:哪位是吃过大嫂挖的野菜的志愿军。哪位?请你向大嫂诵别。
是呀!同学们,你们看啊!(播放课件:大娘的照片)。这就是当年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师:你的诵别里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师:可是,75岁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 (生“哀求”大娘,有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
师:你不断地哀求大娘,可大娘还是不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回去—— (生“命令”大娘,比如读“大娘”时语气很坚定。)
师:这命令中也有不忍,命令中也含着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啊。谁再来命令一次大娘?
师:是呀!我们这75岁娘不走哇,我们从请求到恳求到哀求再到命令现在你想怎样对大娘诵别,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开始!大娘一二齐!
师:就从同学们的诵别声中,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谁说他们不是亲人?他们不但是亲人,而且胜过亲人!他们就是亲人,所以,分别的时候,他们说(教师用眼神提示画面中的“再见了,亲人”)。
师:登上了火车,他们仍然恋恋不舍地送别——
师:火车开动了,他们说:
师:火车远去了,那声音仍在天空回荡——
五、别亲人。
1、多媒体显示画面。就这样,当火车的鸣声响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挥泪而别,多
么让人刻骨铭心。因此,我们所有的志愿军战士在他们上火车时发出了最后地呼喊:那就是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请志愿军们和我们朝鲜亲人告别!(齐读)
师:这是我们对朝鲜亲人的诵别!朝鲜人民也会对我们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土地。还是土地吗?对!名称换了。感情却没变,只是改了这么些话语而已!朝鲜人民也会对志愿军说:
2、分角色朗读:好!这样,这边是朝鲜人民,那边是志愿军战士,朝鲜亲人说一句,志愿军战士说一句。
师:你们读课本上的,他们读屏幕上的,朝鲜亲人读一句,志愿军战士也读一句。开始:
(出示火车声音—)
3、于是火车鸣了,我们说:“再见了,亲人!”
4、火车开动了,我们说:“再见了,亲人!”
火车远去了,我们说:“再见了,亲人!”
师:历史的车轮走过,但是我们永远会记住这个声音,“再见了,亲人!”,最后会化作这样一个声音: “亲人”。




上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检阅》教学设计

下一篇:《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