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培训讲稿 | 时间:2013/4/5

动机激发------长春二次培训讲稿

动机激发------长春二次培训讲稿
老师们下午好:
下面的时间由我这个 陈教授 和老师们咱们一块儿聊一聊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的问题。
在当今中小学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有志向,聪明程度,有学习上的是否努力有方法的是否正确,但我想说,还有一点,那就是什么呀?就是有愿不愿意学的学习动机的问题。我不想说学习动机有多么重要,老师们看一下莱辛这句话,他说:如果上帝在他的右手握着全部真理,在他的左手握着无与伦比的永远活跃的追求真理的动机 (即使再加上永远不断出错这一情况),而对我说: 挑选吧 ! 我就会谦恭地握住他的左手。---莱辛。这是莱辛的一段话,那么它说明了什么呀,说明学习动机在一个人知识当中所占有的位置。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下面我们看一看学习动机都有哪几种类型。
我们看种类的目的是有针对性的激发和维持,那首先第一种就是外来动机,外来动机是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为了最终的结果或者是以外的因素,我们说学生这节课表现好不好,是为了老师给他一朵小红花,或这段时间你如果努力家长就给他奖励,我能考进前几名家长就给他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些都是他最终的结果或者是以外的因素感兴趣的,我们把这些动机都叫做外来动机;那还有一种叫内在动机,如果说外来动机是对结果或者是以外的因素感兴趣的,那么内在动机就是对什么感兴趣?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那么我们今天的教师更多的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具有什么,内在动机,这我们有深刻的体验,当我们一旦对什么感兴趣的话,如果是内在动机的话,我们就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都是搞教育的,在心理学上我们非常赞同的是能够培养我们的学生内在动机,但今天不幸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现,可能是我们的学生更多体现的是外来动机,但我们的学生是外来动机为主还是内在动机为主,你在课堂当中,在上课时就能够感觉到,因为他们关注的感兴趣的他们集中的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这两张图片,大家都知道第一张图片是谁?爱因斯坦,那么第二张是一位有名的心理学家的图片,这两张图片,想让老师们看什么呀?这两张图片人物中的眼神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不一样就是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是外来动机为主还是内在动机为主,你观察就能看出,外来动机观察的永远都是活动以外的因素,而内在动机所关注和集中的都是思考和探索本身。
下面我们看一看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第一个先来看一看影响学习动机的外来动机的因素
举个例子:假如说一个孩子这学期如果努力学习,能考进班级前五名,那么他的妈妈就给她买一个他非常想要的 文曲星 ,事实呢,这个孩子果真很努力,考进前五名,他妈妈也兑现了他的承诺,但是说,这个 文曲星 就是这个家长对这个孩子这学期努力学习的一种什么?一种承认,一种认可,一种强化,是不是,所以影响外来动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给出的外部强化。我们今天所有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在运用这强化,我们这种强化的目的是为了某些学生出现的良好行为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上的增加,我们是为了希望,我们的孩子所出现的那种良好行为发生的次数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这个孩子今天作业写得特别好,你给他扣了个小红花,而你扣小红花的目的是为了这个孩子的作业会一如既往的变好,这是他这个良好行为次数的增多。我们现实教学当中都在运用着各种各样的强化,这些强化也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低年级我们用小红花,那么,中高年级我们用什么来强化?有的说,口头表扬,喜爱的活动,或者早回去一会儿,这些都可以,我们不管运用什么样的强化,都必须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考虑什么对他们更感兴趣,比如,小学低年级可以用小红花,那么如果说在座的老师今天听课表现好,我就给谁一朵小红花,你会怎么想,陈群你该干嘛干嘛去,以其说给小红花,还不如说谁表现好,老师们今天晚上陈教授请客,假如。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呀?就是说请客比小红花的吸引力大得多得多。
再举个例子,幼儿园的老师用什么给孩子强化?孩子放学回家,父母都在问: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好不好?其实你也不用问,你就看孩子脑门上贴多少五角星。我们都在幼儿园接过孩子,你看,孩子从幼儿园出来两只手分工特别明确,一只手拿书包,一只手在大冷的天还在捂着脑门,就怕脑门上的五角星飞喽。
如果我们都在运用强化的话,那么我们看看在实际教学当中,到底如何运用这种强化,来真正达到我们希望的目的。
举个例子,在座的老师大多数都是父母,可能家里是小学生的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天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他要写作业,而且他写作业的时间正好是电视里演动画片的时间,那么动画片都是孩子喜爱看的,我的问题是,如果你是家长,你是让孩子先写作业还是先看动画片?赞成先写作业后看动画片的老师请举手,赞成先看动画片后写作业的老师请举手,这就说明,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家长就认为你必须先把作业写完在看动画片,有的家长则认为你先看动画片可以,看完后必须好好地写作业,那么我们仅以这个例子,看看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是如何正确运用着强化的,在没说正确答案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两个实验:第一个就是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怎样做的这个实验呢?他每给狗喂食前先摇铃铛,每给狗喂食前就先摇铃铛,久而久之,即便不给狗食物,当它听到铃声之后也会分泌唾液。第二个实验是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怎样做的这个实验呢?在斯金纳箱里,小白鼠每次踩到踏板,就有食丸儿出现,久而久之,小白鼠就会频繁的踩踏板,以获得食丸儿。
讲到这,老师们排除刚才我们的想法,就听完这两个实验你认为孩子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看动画片?写作业就相当于小白鼠踩踏板,看动画片相当于小白鼠得到的食丸儿,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先写作业后看动画片,这就是要讲的强化的依随性。
当我宣布完这个正确的做法时,有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意见,你让他先写作业,他会非常不情愿,他为了看动画片,作业都不好好写,会有很多很多反驳的观点。我们看,普雷马克曾经就这个问题研究过,他最后得出结论: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出现。就是说食丸儿总是在踩踏板之后出现,看动画片总是写完作业之后出现,先写作业他再怎么不情愿,只要他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先写作业后看动画片他认为就是再简单不过了。
再举个例子,在座的男老师吸烟的很多,当然想戒烟的也不少,就是戒不了,心理学里有一种戒法:在你吸烟之前,给你吃一片药,然后你就吸烟,吸完烟你就会吐,每次都这样,在你吸烟之前,给你吃一片药,然后你就吸烟,吸完烟你就会吐,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在你吸烟时,即便不给你药吃,你也会吐,这就是你在吸烟和吐之间形成了条件反射,你为了不吐,不得不戒烟。
下面我们看一看强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先有行为,后有强化
我们现在开学了,刚放假的时候,有的孩子就和父母说,我先玩儿半个月,然后在写作业,家长也想,都学习一学期了,孩子也挺累的,先玩儿会就玩儿会吧,结果你会发现,半个月过去了,孩子也非常不情愿写作业,这就是说他所要得到的强化已经得到了。
(2)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还是上面的例子,孩子说我写完作业了,我去看动画片了,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那好,你收拾收拾书包,看动画片吧,你这样做,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短,错误率也会越来越高,那么我们说,你这样做,看动画片仅仅是马马虎虎,寥寥草草写作业的强化。必须写完作业之后还要检查,写不好重写,错了的改正过来,让看动画片是认认真真,清清楚楚写作业的强化。这就是强化与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3)必须用喜欢的活动强化相对于不喜欢的活动
一位家长,孩子放学回家总是先写作业,写完作业还有两件事,一是弹钢琴,二是练书法。这位家长认为弹钢琴很有意思,于是就说,你写完作业之后,先练书法,最后弹钢琴。可是孩子认为练书法有意思,不愿意弹钢琴,如果这位家长真的照他那样去做,后果会怎么样?孩子会为了避免弹钢琴而也不好好练书法。这就是要说的必须用喜欢的活动强化相对于不喜欢的活动。
接下来我们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是不是所有强化都有积极的作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他也有副作用。
举个例子。现在我把在座的老师分成两组,做一个实验,这一半的老师跟我到另外一间屋子,我说,咱们一起猜谜语,谁猜得多,我就给谁的钱多,拿钱作为你们猜谜语的奖励,猜到5:30,结束,猜完就吃晚饭;剩下这一半的老师就在这,我们也猜谜语,但我什么都不说,只是猜到5:30结束,然后就吃晚饭。老师们想一想,如果真到5:30结束了,第一组老师我真的按谁猜得谜语数量的多少,发了钱,而第二组老师们到5:30了,我说结束了,咱回去吃晚饭吧。老师们想一想,这两组会出现什么行为?第一组老师们是不是拿到钱说老师,咱们再猜一会吧!好多挣点钱。第二组呢?结束就回去吃晚饭了。是不是?但是,这个例子,在大学里真的做过,条件完全和刚才一样,只不过是把老师们换成大学生来做,但结果完全不一样,第一组大学生拿到钱后第一反应就是看看自己得到多少钱,然后问一问周围大学生都得了多少钱,就和我们的孩子考试得了90分告诉了你,你是不是马上就问你们班最高分多少分?比你高的有多少人?这些大学生问完之后都一边数着钱一边乐着吃饭去了,根本就对猜谜语的事情不感兴趣了。而第二组大学生结束之后,老师说大家吃饭去吧,而有好多大学生不走,还再猜着没有猜出来的谜语。这就说钱在这个例子当中就是外部强化,而这个强化不但没有激发第一组大学生猜谜语的积极性,反而却降低了。这就是钱在这里用错了,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的活动是猜谜语,而猜谜语是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非常喜爱的,这时候,我们就决不能再给任何强化了,这就是强化的副作用:本来能够用内在动机激发的行为,由于外部强化的介入,使人们行为的结果似乎就是为了获得外部强化,从而损害了内在动机和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我们给不给孩子外部强化,就看他对活动本身感不感兴趣,如果孩子正在津津有味的在做某事,那么,这时候我们决不能再给他任何强化,你的外部强化不但不能激发他,反而却会降低。
再举个例子。一位孩子的妈妈,发现她的孩子非常喜爱拿彩笔给简笔画涂色,刚开始,孩子都会把颜色涂到外面,但是,经过孩子长期的刻苦练习,一定会涂得非常漂亮。可是这位妈妈为了激励她,就说,如果你每天涂五张画,我就奖励给你吃一个冰激凌,妈妈知道孩子爱吃冰激凌,妈妈是想把冰激凌作为奖励。可孩子恰恰对涂色非常感兴趣,当有一天妈妈不再给冰激凌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对涂色已经怎么着了?失去兴趣了。
再举一个例子。家长们也许担心不在学习方面提醒或刺激,给他强化,孩子就会不好好学习,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当下的社会生活来说,考试的重要性已被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孩子周围根本不缺少 分数场 。从一上学开始,孩子就天然地知道好成绩非常重要。家长什么都不用说,孩子也会尽力去拿一个好成绩。纵使家长没有奖励,好成绩本身也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快乐,已足以形成激励作用。
考试成绩本身就是奖励,父母合上成绩册时一句淡淡的 很好 和眼中的愉悦,就已经足够激励孩子再接再厉了。这时候,就千万不能再给他任何强化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奖赏之间并不是相加的关系。它们加在一起也并不能产生更强烈的动机。
那么影响内部动机的因素是什么呢?
可能我们今天面对孩子问那么多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家长和教师采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问为什么的问题越来越少,是因为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吗?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的越来越少吗?还是因为我们的好奇心在逐渐的下降。所以影响内部动机的因素就是认知好奇心。
我们来做个试验,有这样一种装置,基本生理条件都能满足,你进去之后,把门关上,你就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触摸不到,24小时给你200块钱,你做不做,500块钱你做不做。而恰恰这个试验还是在一所大学里确实做过,只不过当时是每24小时50块钱,大学生们看见海报纷纷来做实验,他们进去之后,刚开始就悠然自得的睡觉,睡不着了,唱唱歌,吹吹口哨,自言自语说说话,尽管他们听不到,到24小时之后大部分大学生受不了了,退出了。又过了12小时,老师问他们什么感觉,所有大学生都说无聊,到48小时之后就只剩下2个大学生了,这时,老师问他们,我给你听一点股票信息,你听不听?结果发现,那两个大学生根本对股票不感兴趣的却在那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之后,那两个大学生又说求求你再给我们听点吧,我说,到最后你不用说给他股票信息,你就给他什么他都怎么着?都愿意接受。那就是他对所有的东西都产生了好奇心,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老师们看,最后两个大学生之所以对什么都产生了好奇心,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是不是太单调了,他们缺少刺激,于是人们就会本能的追求刺激,寻求信息。
再举个例子,你在家人特别多,感觉特别烦,你就希望他们都走,就只剩下你一个人,这样,你前两天,会感觉特爽,是不是?但是如果让你再继续待下去,上不了网,看不了电视,也看不了书刊、杂志,打不了电话,你会怎么办?是不是很想到外面溜达溜达,如果碰到一个问路的人,你是不是告诉的特别详细,甚至说我送你去吧。这是为什么呀?是不是你所处的环境太单调了,那是不是说产生好奇心最根本的条件就是信息量的大小,而我们的学生每天都有他所能接受的信息量,如果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他所能接受的信息量,那么他还能产生好奇心吗?我们说当今中小学生厌学跟本地原因是什么呢?仅仅是我们的教有问题吗?仅仅是因为家庭有问题吗?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现在的孩子所接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他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所以她本能的就会排斥,哪还有什么好奇心呀!如果说我国的基础教育和国外相比有优势的话,他们到了国外不是拔尖就是跳级,我们的教育是靠着大量的知识的掌握,信息的传递,而这些知识的掌握和信息远远超过了他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所以我们所做的却是降低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那么好,却很少有获得诺贝尔奖的。




上一篇:挑战无处不在,秀出你的风采

下一篇:诚实守信故事大赛故事合集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