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小学,教研 | 时间:2013/4/3

听《9加几》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文化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不仅拥有数学知识,同时也应拥有数学素养。以《9加几》为载体,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以《9加几》为例,它是在学习了认识1-20各数以及十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8加几﹑7加几等知识服务。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能计算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针对这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两位教师设计数的分解组成和10加几的练习。同时《9加几》又是一节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很难积极的全身心投入,那么我们又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生活情景中。于是,教师又根据主题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运动会场景,学生在熟悉的运动会画面中发现数学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主动、深刻。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两位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们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听二年级老师数学课感受

下一篇: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