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论文 | 时间:2013/2/20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自制教具作为教具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教具的作用,同时也因其自制性,还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具的特殊性。
1、自制教具一般具有取材容易、经济实惠、制作较简单、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师生共同完成。师生用自己研制的教具、学具做实验,得心应手,教具的性能通过研制,师生了解,教师授课道理讲的清楚,学生操作,加深了理解,记忆深刻,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例如:饮料瓶、易拉罐、吸管、小药瓶、泡沫塑料、塑料片等都是师生共同制作自制教具的常用材料。讲 热胀冷缩 一课中用小药瓶配饮料管来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效果就很好;用有封口的豆奶杯稍作改进,做气体会热胀冷缩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实验取材简单,较其他办法更利于全体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观察到杯中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之不足而设计制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
在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 中,教材是:找两个同样的玻璃瓶,侧面都为方形,其中一个在瓶身上包上粗糙的纱布,另一个不包。两个玻璃瓶并排在木板上,把木板由水平慢慢倾斜,可以观察到没有包纱布的小瓶先滑下去。再加大倾斜度,包纱布的小瓶才慢慢滑下去。这个实验说明包纱布的小瓶受到摩擦力大。在这个实验中,两个玻璃瓶的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重量也不同(一个包纱布,另一个未包纱布),出现了两个变量,得出的结论是不严谨的,不科学的。为此,我进行了改进,取等量的纱布,一块包在瓶身,一块折叠置入瓶内。玻璃瓶可以用一年级实验盒的小车代替。或者选用两个一样的瓶子,都不包纱布,一半保持原貌,一半用刀刻出沟槽,使两部分的表面粗糙程度明显不同。
3、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常遇到现有的器材无法完成部分教材中规定的实验的的问题。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实验或生活废料来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一课的教学,由于四季的成因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比较困难,据了解,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往往认为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和太阳的距离发生变化造成的,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我就利用自制教具来突破这一重难点。即:用小地球仪代表地球,用泡沫在其上方插上四根铁丝,分指四个方向表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调整光线的高度与地球仪一致。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始终是围绕地轴倾斜转动而且倾斜角度不变,使用时通过移动地球仪观察太阳光线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从而理解四季的成因是由于太阳光的直射或斜射造成地球上温度不同而形成了四季。这样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用自制教具一目了然,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了。
4、自制教具可缩短实验时间,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
例如:在四年级 热胀冷缩 一课中,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们较容易观察到,而固体的热胀冷缩往往就不明显。为此我制作了带指针的金属线热胀演示器,这就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实验一次只需几秒钟,一分钟之内就可以重复多次,而且实验的效果还非常明显。做完此项实验后,金属球也被加热好,这时老师就给学生们演示金属球钻圈实验,这时金属球已经钻不过去了。说明金属球受热后体积已经胀大了。老师接着提出问题: 要想让球还能钻过铁圈怎么办? 学生们会说把球放到冷水里凉一会儿就行了。这时老师可以不把球放到冷水里,而是往球上浇一杯冷水,同样是受冷,因方法不同,效果也就有较大的差异,当冷水浇到金属球上时,学生们亲眼看到了球受冷缩小后穿过铁圈的全过程。这就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提高学习研究的兴趣。
5、自制教具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小制作,能促使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并能通过再制作把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
例如我在指导五年级学生研究 摆 时,学生通过制作摆,分组实验活动,对摆的特点有了较深的认识。课后,我又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了一个摆钟。学生的制作兴趣特别浓,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把摆的知识加以了巩固。
如:教完《电磁铁》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切断电源后磁性小时 以及 电磁铁同样存在南北两极,同性磁极互相排斥,异性磁极互相吸引 的原理,可制作许多有趣的玩具,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电磁原理。
又如:在学完《声音》单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强弱、高低之后,鼓励学生使用塑料管制作 排萧 ,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究、学习,从而进一步认识声音特性
自制教具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激活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化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为形象、简单、容易接受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利于孩子气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上一篇:小学生个性问题咨询:依赖

下一篇:爱的魅力,希望的种子 --读《没有孩子是差生》经验交流材料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