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2/3/2

【原创】与学生沟通的策略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感。”的确是这样。在与学生沟通时,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尊重和宽容比说教和惩戒更有效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解读和唤醒,尊重和宽容无疑是一剂良药,远比说教和惩戒更有效。我觉得,再顽皮的孩子,外表裹着一层满不在乎的硬壳,那只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里面裹着的常是颗善良、脆弱的心,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只有尊重孩子的这种本能、孩子的性、甚至是孩子的谎言,我们才能以足够的耐心去听孩子真实的内心,才能宽容孩子的过错,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也只有在得到了尊重和宽容,有了心理上的这种安全感,才会收起坚硬的保护层,向我们敞开心扉,实现心灵的沟通。这个过程绝对不是简单的批评说教,更不是严厉的惩戒,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上述案例中,如果离开了对孩子的尊重,我想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他可能一个字都不会说。
二、“高定位”比“严要求”有效
记得去年暑假给我们作报告的教育部的专家讲过他到香港考察时问一个孩子,别人都去看一部不太健康的电影,你怎么不去?那个孩子说: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家庭的孩子,不能作那样的事,引起我很深的思考。 “礼约君子法治小人”,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如果我们能帮孩子对自己有个“高定位”,让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去引领自己的行为,比老师提出 “严要求”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要有效的多。
三、商量要比命令更有效
据统计,班主任和学生之间,90%的矛盾源于误解。减少误解,就能减少矛盾。五年级的孩子,说大不大,但他们有自己的思和处事方式,如果老师总以自己的思方式和评价尺度去衡量孩子,或许会产生误解。在与孩子沟通时,“商量”帮了不少的忙。比如,学期初的班规的制定,我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探讨、建议,然后把学生意见归结整理形成电子稿,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修正、补充、交流,最后全班通过。学生看到自己的建议被确定为班规,兴奋又自豪,遵守的自觉性自然比老师制定出来要他去遵守要高。
有些比较顽皮、自制力差的孩子,我常征求他们的意见,比如“下周,你会在哪些方面作的更好,哪些方面会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怎样帮你”,而不是命令式的要求“你必须怎么怎么,不然就怎么这么”。孩子都有自尊,要面子,自己说的话他会尽力去做。




上一篇:【原创】错字原因我来讲

下一篇:“诚信与我手牵手”主题队会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