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小学,校本教研,同课异构 感触颇丰 | 时间:2012/9/25

同课异构 感触颇丰

今天,我听了齐学英和刘宏两位老师的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授课内容相同,讲课的方式方法却不同,展现了她们不同的风格,我在聆听的过程中,收获也颇丰,尤其两位老师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下面结合两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由旧知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齐老师的主题情境图和刘宏老师的情境创设——争论面积的大小,在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做好铺垫,很巧妙的引出新知的学习,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思路清晰,有效渗透数学方法
两位老师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以“猜想———验证——操作——结论”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更为重要的是渗透了数学转化思想,不知不觉中学生也收获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中齐老师着重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割补平行四边形,发生等面积转化,把没有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开。
而刘老师则更突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画、剪、拼、移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将三位目标落到实处。
这两节课都是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值得探讨之处:
1、如何教师如何放手让学生剪拼,使方法多样化,而不是一贯地沿着已画好的高剪,这样显得有点单一。
2、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能否让学生总结出来,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已经明了,这样更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要正确处理预计与生成的关系,对没完成的教案要“舍得”,后面的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可以留下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且大多数学生也具备了这个能力。




上一篇:【delphi源码】获取驱动器的容量信息

下一篇:陶行知每日四问之工作有没有进步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