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时间:2012/9/9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1乘法的初步认识

4.1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主动求知和实践探索能力。
(3)通过发散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乘法的含义。从加法算式中找规律、找特点,得出什么是相同的加数,通过比较加法和乘法的算式,总结乘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入课题
1、讲述故事。
春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了。一天下午,它们进行了一次数学比赛。山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2+2+2+2+2=?山羊老师的话刚说完,舌尖口快的小喜鹊就抢着大声说 2+2=4 4+2=6 6+2=8 8+2=10 可是,小喜鹊还没说完,一向被认为行动缓慢的青蛙却不紧不慢地说: 二五一十 ,青蛙说的答案反而在小喜鹊说出 等于10 的前面。
2、提问导入。
(1)故事里,谁算得又对又快呢?(青蛙算得快)
(2)为什么青蛙算的快呢?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操作归纳。
(1)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花,同学先在课桌上摆:先摆2朵小花,再摆2朵,再摆2朵,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每次摆了几朵?摆了几次?一共摆了多少朵?怎样列算式呢?(板书:2+2+2=6)从不同的角度看,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板书:3+3=6)
(2)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规律?(加数相同,也可以叫做相同加数)
(3)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 3,中间写上 × ,即 2 × 3)
2、观察总结。
(l)出示课件1:一排一排地出示小正方形,让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算式应该怎样列?
(2)让学生小组讨论:能不能用乘法计算?怎样写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写?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3、出示2: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让学生独立完成。
4、师:同学们看左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右面呢?(用乘法计算)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5、出示3:5 × 4 = 20
↑ ↑ ↑ ↑
因 乘 因 积
数 号 数
师:每道算式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这道算式呢?乘号前面5叫什么?(因数),乘号后面4又叫什么?(因数)相乘结果20叫什么?(积)
【设计意图: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综合训练。
(1)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开联欢会,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什么呢?(气球)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飘着多少个气球呢?怎样列算式?(5+5+5=15或5×3=15 3×5=15)
(2)小花猫是怎样表演的?画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花猫?你会列算式吗?(4×2或2×4)
(3)小动物都在表演节目,小熊干什么去了?(出示)谁来帮帮小熊算算一共摘了多少苹果?小熊给每堆放一个?再放一个呢?你会列算式吗?
(4)帮助小动物找朋友。(连线)
3、发散思维训练。
4+4+4+3能写成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通过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5 × 4 = 20
↑ ↑ ↑ ↑
因 乘 因 积
数 号 数
教学反思:




上一篇:4.0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教材学情分析

下一篇:鼓励是一缕阳光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