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5/11/17 8:21:00

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税钢小学 李娜

摘要 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画创作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使学生具备完美的智能结构。获得美化生活的知识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人的各种感官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感情高尚,而且培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最有价值的人才。儿童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是检验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艺术创作 造型样式 因人施教 自由创作
儿童画一般泛指少年以下年龄段孩子们所画的画,是儿童为传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造型样式,是儿童陈述事物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人说,好的儿童画是一片“没有污染的领域”。事实确实如此,几乎所有同龄儿童的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落笔大胆、用色单纯、形象简练、随意夸张、不加修饰,或拘谨细腻,融入自己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力。所以,儿童画的画面往往是天真活泼的,甚至怪诞而不符逻辑,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得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所有成人画所无法比拟的。伟大的画家毕加索就曾说过:“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美术。”由此可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指导儿童画好儿童画不但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开展儿童画的教学,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鼓励儿童画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儿童对绘画的兴趣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他强调解放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
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尤其是很小的儿童,这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教者应顺乎涂鸦期儿童这一明显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这一特征,可以将儿童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
1、涂鸦游戏
儿童对涂涂画画非常的感兴趣,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很多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实际上,涂鸦画也是儿童画,这个时期的儿童有初步的视觉形象的感受力,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轮廓,但不注意形体的完整,侧重意趣的表现,往往按照自己的愿望,任意夸大所画对象的形象。
可是这样的画对儿童来讲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意义,应保护儿童的这种涂鸦欲望。在我们开展的涂鸦游戏中,我们并不要求儿童要画出什么形象,而是满足儿童随意作画的需要,鼓励儿童用各种绘画工具任意涂鸦。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婴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在儿童的涂鸦绘画中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多种方式的刺激,激发儿童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儿童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儿童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绘画动机,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 2、拼图游戏
“授人以渔”所传授的捕鱼本领是用之无穷的。绘画指导方法就是要象“授人以渔”一样教给儿童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知等。
采用一套节省智力资源的教法,让儿童容易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儿童把技能与所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由于小班儿童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我们开展了这种可举一反三的“拼图游戏”,让儿童在观察的基础上,先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摆,感知物体的整体与各部位造型,帮助儿童提升经验。
有时,当儿童对绘画一种事物出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放弃绘画。这是,我常常会通过“找一找,看哪些图形能帮助你画画?”等形式,鼓励儿童先找图形,再尝试拼摆,从中获取经验。
3 、颜色游戏
儿童对色彩掌握得不是太好,从儿童的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儿童大都喜欢用同一种颜色涂色,为了让儿童感受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体验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4、什么都能画
对于儿童,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水彩笔作画,时间一长,儿童就会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在一张作品中,也用集中作画形式,儿童不能掌握的,教师可以帮助完成。
儿童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很高,为了唤起儿童的绘画的兴趣,我们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由于手工与绘画相结合,不象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更加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大胆想象,引导儿童画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儿童美术教学中,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儿童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儿童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的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儿童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地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儿童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儿童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
三 、循序渐进,因人施教
注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儿童在指导中都有所得。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儿童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儿童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儿童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儿童来讲,绘画的范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扩大的。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讲,绘画的题材相当广泛,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乃至脱离生活的想象都可以成为绘画表现的题材。当然少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经历,命题提出一定要符合少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历,只有根据儿童个体的绘画特点出发,这样才能被少儿接受与表现。
四、欣赏儿童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当孩子作品和教师所要求的有出入区别时,我们不应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的否定他们,应该敏感地捕捉孩子们创造的“闪光点”,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活泼的气氛,让他们能够大胆思索,自由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儿童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儿童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儿童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这样画好、画坏,儿童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儿童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构思得好,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得以提高,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绘画作品。




上一篇:老祖宗留下的100句遗训,读完受益匪浅

下一篇:浅谈儿童绘画兴趣的培养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