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文章 | 时间:2015/11/12 20:58:00

《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经过几次磨课后,10月30日我执教了“拱形的力量”一课。  
本课的核心概念是: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各部分互相挤压,结合紧密,产生外推力。如果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学生的探究活动就围绕这个核心概念展开。  
本课中我把探究“没有抵住拱足的纸拱承重能力”和“抵住拱足的纸拱”承重能力整合为一个大环节,进行了长时探究。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一个加垫圈,观察拱的跨度不断加大,拱形不断被压扁形变的过程,从而理解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如果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抵住拱足后拱形还会变形,引领学生思考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并延伸到生活中的拱桥。我还利用塑料拱桥模型的演示实验和微课学习让学生观察到拱形受压时各部分互相挤压,结合紧密,并通过学生站在拱桥模型上测试承重能力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拱形的力量。  
一堂课后,课堂效果只能说一般,经过专家的指导和自己的反思我觉得这节课上还存在着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探究活动交代不够清楚  
学习单的任务存在难度,学生画力在拱中的传递由于缺乏一个过渡,存在难度;让学生记录纸拱跨度的变化数据没有必要,可以直接和学生记录拱的形状变化结合在一起。  
2.汇报交流时选择的学生记录单不够典型  
抵住拱足后,纸拱的形变是很明显的,但并不都是“M”形状的,我却选择了这个,这直接导致了后续汇报的有效开展。  
3.板书设计过于复杂  
板书文字过多,不够精炼。课后我觉得板书应该是图形式的更好。  
4.微课的应用不够  
微课应该用在恰当的地方,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现和认识。这节课中,只用了微课中“拱桥模型的观察和手压模型的变化和声音”这些内容,其实还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把力在拱中的传递也列入进去。  
5.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导师说:是否可以把第一个活动设计成铺垫性的活动。我很赞同这个想法。这样的话,后续学生探究活动就会更积极,抵住拱足后,如何增强纸拱的承重能力也完全不用演示了,学生可以更有趣的探究和尝试。  
没有完美的课,只有不断完善的教学和深入研究才能有更好的课,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一个人只能是摸索,有大家一起探讨,有专家的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课堂。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转载)

下一篇:运动会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