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5/11/10 16:32:00

“耻”:闻过心惭,面红耳赤

这个“耻”字,正体字写作一个“耳”加一个“心”字,解释为“辱也,从心、耳声”。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耻”。“耻”是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心生惭愧,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所以,“耻”是心有所惭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孟子就说:“耻之于人大矣!”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呢?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就是从培养羞耻心来做起。孟子说,“耻”这个字对一个人太重要太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心,做什么事都无所谓,那么久而久之,他可能什么事都敢做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有羞耻心,做了错事他能够惭愧,“知耻近乎勇”,他才能改正自己的过失,进而成圣成贤。
  《了凡四训》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这句话说得很好。让我们想一想古代的圣贤人,比如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他们和我们同样是人,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到今天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人看到他们的塑像,还非常地佩服、非常地尊敬?他们的后人还非常地愿意向他们学习?但是我自己却是一身“瓦裂”。“瓦”就是指陶制的器皿,器皿破碎了,结果就是一文不值。过分地放纵于感官的享受、欲望的满足,偷偷做着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还以为别人不知道,就这样一天天地沦落为禽兽而不知不觉,还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句话告诉我们,圣贤人和一般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就是他虽然也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他知过能改,“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犯了过失知道惭愧,知道羞耻,进而勇于改过,所以他能够成圣成贤。
  没有一个人生来是圣贤人,一个过失都不犯、一点习气都没有的。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圣成贤?就是他们有羞耻心,懂得惭愧。人家都早已经成圣成贤了,我们还在这儿是一个凡夫,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惭愧。这个“羞耻”并不仅仅说你犯了某一件过失知道惭愧、知道羞耻,而且是说,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成为圣贤人,没有成为人人效仿的君子,这是值得我们羞耻的。有了羞耻心,“知耻近乎勇”,你才能够改过自新,才能够在道德上不断地提升。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羞耻心,那确实是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礼记》上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鹦鹉能够学舌,能够学人讲话,但是它不过是飞鸟而已;猩猩有的时候智力也很高,也会学人讲话,但它也不过是禽兽而已。现在的人不懂得用礼来节度自己不合适的欲望和行为,虽然能够讲话,但是变成了会讲话的禽兽了。
 
  所以,如果这个“耻”字你学到了,能够听到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面红耳赤,并进而改正自己的过失,你的道德学问就会不断地提升,气质也就改变了。
 
  这是“耻”字的含义。
 




上一篇:1 一去二三里

下一篇:“ 八德” 简释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