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5/11/10 10:46:00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总会让人受益良多,《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正是这样一本指导教育的好书。它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王晓春老师所著。是一部充满体温的书,是一部轻松愉快的书,是一部教育智慧积厚流广的书。它很丰盈,内容上到处洋溢着教育的美和对教育的反思。选读此书我就是慕名它的内容,期待能从中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启示。本书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教育案例和问题。这些问题既细小,又普通,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天天更替出现,如学生不做作业、上学迟到、调皮捣蛋、破坏公物等等。生动的教育故事,具体的教育细节,真实的教育主体......细细品读,一问一答间,作者深刻的理性思考,严谨的逻辑判断,使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引发思考与共鸣。
王老师在案例《找骂》中谈到,批评不是教育方式。光有爱心,不一定走近孩子的心里;要了解事物的本质,需要科学。没有研究的习惯,老师们更习惯于教育学生,而所谓教育者,批评也。然而批评不是一种研究方式,最多是一种带情绪的管理。这样一来,教师的主要精力都用来管学生了,用各种手段迫使学生照老师说的去做,拼的是体力,很少研究,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一旦体力不支,工作就举步维艰了。所以我们应该与科学亲近,少用权力,少搞短期行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专业技术人员。
特别是看了《爱,需要回报吗?》的案例让我有很多感触。在毕业考前夕,老师让同学们在连日紧张的复习中缓和一下,以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谁谁就发表一下毕业感言。结果,游戏玩得无精打采,感言也说得索然无味。看着孩子们木然的表情,老师又想以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没想到一个孩子听完故事后却说:“老师,你的意思是让我们也象故事里的同学一样给您买点纪念品表示感激吗?回到办公室后和老师们交流时,大部分老师都有同感,现在的学生缺乏感恩之心。
读了这篇案例后,我们都会困惑,我们对孩子的“爱”,难道孩子们感受不到吗?但仔细想想有时我们对学生的“爱”最后都要落实到为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对这种爱肯定是冷漠的。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都会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容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能得到一点启示:关注教育现象,揭示教育问题,为了我们光荣的育人职责,执着地思考,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上一篇:读《支玉恒老师教语文》有感

下一篇:听《葵花之最》有感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