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5/11/2 14:50:00

教学随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不可忽视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学习或生活的重要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想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比如《我在家里帖子卡》一课,我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亲自做字卡、帖子卡、给家长介绍家中的家具以及常用物品,这样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可是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一年级孩子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就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
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学生之间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2.聘请“小老师”。
课堂上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拓宽识字途径,扩展读的数量。
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记下;把自己常吃的零食名称记下;把自己常玩的玩具名称记下;把动画片中看到的字记下等等,在班里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上一篇:同课异构《倍的认识》听课反思

下一篇:教育随笔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