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5/11/2 11:01:00

重要——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

一、教学内容分析
《种类繁多的动物》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中的第四课。这一节课以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动物种类为研究基础,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骨骼中是否有脊柱是分类的依据。
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科学家又将脊椎动物分为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将无脊椎动物分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蜗牛是软体动物,蜻蜓、蚂蚁等昆虫是节肢动物。在这样一些类别中,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身体特征比较明显,这些类别中的动物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教科书安排了根据所提供的动物标准给这几类动物增加新成员的活动,意在引领学生根据这样一些标准给自己熟悉的动物进行归类。一方面继续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构建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同时为初中生物分类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与选择“多种多样的植物”为教学内容有着相同的原因,这一节课以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动物种类为研究基础,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身体内有没有脊柱是分类的依据。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经验和思维特点,他们理解鸟、狗、鱼等动物是脊椎动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教学目标确定
(一)科学概念
1.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能按动物的身体特征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到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名称。
3.能按动物的身体特征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难点:能按动物的身体特征将常见的脊椎动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
1.提供学习网站进行教学。本课教学时采用网站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的知识点间转换,将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视野,打破书本的局限,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自行从种类繁多的动物学习网站上考察,下载有关的文字和图象,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对动物的分类有完整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以小组研究和网站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课的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网站进行研究学习,因限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学生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流程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

第一环节:竞赛互动,导入新课
竞赛:看谁能一口气说出很多动物的名字,下一个同学接着说的时候,尽量不要重复。
谈话:同学们,我计算了一下,按照你们说的速度,1分钟说40个,要想把世界上的动物名称全说完,就算你不吃、不喝、不睡觉,也得数上一个月呀 !这说明什么?
谈话:纷繁复杂的动物让我们的地球充满勃勃生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的动物世界。(板书:种类繁多的动物)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自主发言,从而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第二环节:温故知新,自主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谈话:请打开《温故知新》网页,先浏览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把重点部分读一读,然后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记录,教师巡视中要特别注意不一样的分类方法。)
2.交流汇报分类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评价一下,在前面的这些分类标准中,哪些更合理?为什么?
(预设:根据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练习分类。让学生学会表达,引导学生意识到从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而不只是体表颜色、运动方式等来分更合理,这是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训练的过程。】
第三环节:尝试体验,学习新知
1.介绍科学家的分类方法
谈话:同学们,我们之所以给动物分类,是因为分类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动物。但是在分类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有的分类方法过于简单,有的方法出现交叉、重叠、甚至一个分类标准出现了几种分类结果。因此,科学家在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制定出更科学的分类标准。
体验:小组内两个同学互相摸一摸后背中间,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同学亲自感受、体验,加深印象。】
谈话:(出示人体骨骼模型)你们刚才摸到的骨头叫脊椎骨,这一节一节的脊椎骨连在一起组成了脊柱。有些动物是否和人一样也有脊柱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浏览《动物影像》中的《动物骨骼》网页进行研究。
学生观察部分动物骨骼图片。
谈话:科学家正是以动物体内有无脊柱这个生理特征作为标准,将动物分为这两大类。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相反,没有脊柱的动物,就叫做无脊椎动物。
2.按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再次分类
谈话:接下来,我们就用科学家的这种分类标准,到《练习分类》中把刚才这些动物再重新进行分类。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由此及彼,进行推想。】
第四环节: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1.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更多划分
谈话:同学们看这组脊椎动物图片,我们把这些动物归为一类,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发现脊椎动物包括的动物相当多而却区别较大。)
谈话:的确,同一类就有很大区别,这就说明这些脊椎动物还可以细致分类,进一步的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细致的了解它们,脊椎动物如此,无脊椎动物也如此。请打开《走进动物》栏目,快速浏览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两个网页,看它们又细分为哪些种类,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
学生汇报交流。
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脊椎动物按照身体特征分为哺乳类、鸟类、鱼类等五大类,无脊椎动物按照进化顺序分为节肢动物等九大类。这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动物的种类繁多。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能从网站中看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更细的分类。】
2.了解动物特征
谈话:因时间有限,我们先研究哺乳类、鸟类、鱼类这三类和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小组为单位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动物,然后就走进专题网站,认真浏览所有栏目中与这类动物相关的知识,并关注两个问题:第一,关注描述这类动物特点的语句,可以出声地读一读;第二,关注这类动物都有哪些成员?完成探究后,把你的学习所得发表在论坛中与其他小组共同分享。
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学生围绕各自研究结果,交流总结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在这项活动中,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总结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盘点、梳理本课的知识脉络,并且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3.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我们不仅知道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可以进一步划分,而且还知道划分之后这些动物的主要特征。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主要特征,给《练习分类》中的动物进行更细致的分类,然后再给每类动物增添一些新的成员吧。
交流汇报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这四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给动物进行第三次分类,锻炼学生新知识运用能力。运用这四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给动物增添新的成员,巩固掌握到的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再次感受动物的种类繁多。】
第五环节:总结延伸
1. 拓展知识
谈话:种类繁多的动物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你还想了解关于动物的哪些知识?在我们的学习网站上就有一些资源,(走进动物、动物解密、动物文化、动物影像、 动物之最、珍爱动物和拓展空间等),或利用搜索引擎到其他网站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激发情感 珍爱动物
谈话:这么多的动物让我们目不暇接,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这再一次见证了动物的种类繁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老师也给它们增添了一些新成员。它们有:朱鹮、白鳍豚、金丝猴、藏羚羊、华南虎 ……
谈话:老师之所以把它们添加进来,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它们是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代表。由于环境的改变和人为的非法猎杀,全世界每天有大约75个物种灭绝,每1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的标签,按这个速度下去,如果我们不保护动物,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动物就要灭绝了。请不要忘记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人类灾难来临之际。
同学们,种类繁多的动物使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珍爱动物、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课堂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地方,更是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地方。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动物种类虽然很多,但为了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的生态平衡,也应该主动保护动物。】

第三部分:有效整合解析

一、整合点诊断的思路和依据,解决办法的选择与思路
1.整合点诊断的思路和依据
本课教学确定3个整合点。“分类”、“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增添动物成员”。
本节课学习的《种类繁多的动物》是以学生已知的动物为研究基础,让学生通过分类活动感受到动物的多种多样,从而构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动物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类别,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动物种类繁多的感性认识。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还是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动物,能依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研究,让学生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给常见的动物分类”让学生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在分类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多种多样。教科书提供了9种动物图片(它们分别是:蜗牛、鸽子、带鱼、蝴蝶、牛、虎、蝗虫、草鱼和鸭子),教学时我根据当地动物资源和学生了解动物的实际情况,组织了十组动物图片。我把带鱼、草鱼替换成本地常见的金鱼、鲫鱼,把蝗虫替换成蚂蚁,因为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观察过蚂蚁,对蚂蚁比较了解。使得学生能够用更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种多样。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类身体特征比较明显,这些类别中的动物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教科书以资料的形式给出了这几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意在引领学生根据这样一些标准给自己熟悉的动物进行归类。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因此教师提供主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自己直接从网站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检索资料,分析比较,整理归纳,自学拓展”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2.解决办法的选择和思路
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如果能使让图片动起来,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学生亲手拖动图片为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讲出拖动的理由。这个活动的特点是趣味性较强,但又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在拖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方法。
生物界公认的分类方法是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级进行逐级分类的。但我们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分类不全的现象。例如:比较动物骨骼时,只出示了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的骨骼,却少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这两大类。我的理解是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不是要给学生一个如何完整的、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而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兴趣特浓的学生建议他们课外自主学习,老师则作必要的引导。这时我想到了建立一个《种类繁多的动物》主题学习网站,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在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胳有什么共同特征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更多动物内部骨胳,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了解几类典型的动物的特征后引导学生给这些动物添加新成员,我在主题网站的首要位置建立了《走进动物》栏目。各小组明确所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到老师建成的主题网站中去查寻有关动物分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出有用材料,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在全班交流各自搜集到动物分类资料和简介每类分别有哪些新成员等。
二、整合效果反思
1.成功之处
教学这一课,我制作了一个主题学习网站,网站中包括“走进动物”、“动物解密”、“动物文化”、 “动物影像”、 “动物之最”、“珍爱动物”、 “练习分类”和“拓展空间”几个栏目。充分地利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优势,发挥了“整合”的作用,除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外,还充分运用了在线网络人机交互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从而构建起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学习态度“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科学学科“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网站的资源选择设计、开发等方面,突破了仅呈现教材内容和情景画面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发展精神。
主题学习网站突破了教材的束缚,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自身信息素养,又学会了学习,从而全面呈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这样的网站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能充分培养学生通过网站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差异,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尚需提高之处
主题网站所设栏目过多,面对海量般的信息,一些学生不知去哪儿查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在线交流使用不够充分,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共同交流。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的最终会像陶行知先生所设想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  

第四部分:教学资源说明

本课教学资源由专题学习网站和PPT课件构成。
一 、专题学习网站分为首页、走进动物、动物解密、动物文化、动物影像、动物之最、珍爱动物、练习分类及拓展空间几部分,为305MB。
1. 首页展示温故知新、探究任务、在线交流及动物视听室;
2. 走进动物展示动物简介、脊椎动物及无脊椎动物;
3.动物解密展示“熊为什么冬眠?”等11个问题;
4.动物文化展示动物成语等六个课外知识;
5.动物影像展示动物图片、动物骨骼及动物影院;
6. 动物之最展示“放电能力最强——电鳗”等15个问题;
7. 练习分类展示10个动物图片;
8.拓展空间展示3个闯关游戏。
二、PPT课件共20张,为32.4KB。
1.展示种类繁多的动物;
2.7张彩色濒临灭绝的动物图片;
3.1张文字说明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
4.9张黑白色濒临灭绝的动物图片;
5.2张珍爱动物图片。

第五部分:点 评

本节课教师搭建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处理的很好。本节课的特点有三个:
1.信息的多样性。包含了图片、文本、音视频等。
2.功能的多样性。学生能够获取多样的信息。
3.能够利用网络交流展示。所以教师应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让学生来认识动物系统关系。重点处理的比较好。
存在的问题:
1.教师应当让学生形成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
2.材料的选择上出现问题。材料过多。学生归纳演绎的难度较大。教师必须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3种或3种多一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典型的材料进行归纳演绎,最后形成概念。
3.容量过多、内容重复。在第二个环节常见动物分类处理的不是很好,教师未对学生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生生之间的互评也不存在。教师设计的第三个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未形成合作,也未形成观点。另外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应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上一篇:磨砺意志,寻找秋天

下一篇:国内外幼儿教育差异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