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5/11/2 10:21:00

《快乐的小木匠》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并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广大的新课程实施者以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认真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创造新经验。下面我就我所教过的一节《快乐的小木匠》与大家进行分享与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快乐的小木匠>>的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喜爱的大风车节目为主线,截取其中的《动画城》、《奇思妙想》几个版块,营造情境教学。通过“动画城”内看动画,感受歌曲旋律、歌词内容。给本课歌曲打开市场空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听,直到对歌曲熟悉,老师在采用不同游戏的方式加以指点、纠正。最后达到对歌曲完全掌握。“奇思妙想”则是针对本课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的设计依据是根据
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的听觉体验;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强调把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新课标还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运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地去体验感受歌曲,达到会唱歌曲的目的。
2、通过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边唱边表演。
3、能根据本课旋律创编新歌词进行演唱并表演与歌词相关的动作,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一、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木匠》是动画片《小熊猫学木匠》的主题歌曲表现了小熊猫一边做木匠活,一边快乐的歌唱的情形。歌曲共十二小节,由三段歌词组成。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洋溢着劳动的勃勃生机,歌颂了热爱劳动、勤奋工作的劳动者形象。歌曲短小,适合做律动,可以由学生对歌词进行创编,表演其他的劳动动作。
二、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分析: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接触的了解的比大人们还要多,多角度的思维灵活的头脑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我在课下对一个班的同学进行了关于课堂形式的调查问卷,100%学生对少儿节目感兴趣,100%的学生非常愿意课堂上自己来参与活动,85%的学生对单一呆板的课堂已经失去兴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
每个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教学过程由《大风车》里的几个版块构成,情境教学贯穿始终,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大风车栏目里。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玩好动的特点,课堂中采用多种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音乐课上与其它学科整合,并进行创编活动,这样可以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虽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但不能脱离本学科特点,保持学科本位。
三、从教学目标出发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与鉴赏音乐;发展学生肢体语言及创编能力。
四、在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道具(理发师衣服及剪刀、厨师帽、小锤子、笤帚等劳动工具)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 师生用《大风车》歌曲律动。
[不仅对上一节课内容回顾同时将学生引入大风车节目,歌曲《大风车》是少儿节目的片头曲,大风车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的教学。新的音乐教材是以单元形式设计的,每一单元内容联系很紧密,留给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课上的一个小议论引起了我的反思,“他们说如果上课时就象走进少儿节目该多好”,我从学生的问题中似乎找到了新的课堂:将每单元内容打破课时的局限,分成不同的版块进行,这样,我们的每一堂课就都成了一台丰富多彩的节目。当然总的策划导演还是我,我想,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策划和导演可以由学生协助我来做,最后也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做。]
二、 随后老师以主持人身份出现,进入《动画城》栏目,学生看动画片欣赏歌曲。放课件。 然后播放课件(曲谱和歌曲)学生聆听歌曲,感受节奏;再次聆听,让学生心里默唱几遍,直到熟悉旋律;再次放动画,学生随动画一起来做动作,复习旋律,感受歌词。
[通过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感受、鉴赏、体验音乐,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音乐的教学思想。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对动画中的歌曲也极为关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边看边感受歌曲。以往老师机械反复的训练听、唱,学生很快对课堂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的课堂就容易失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音乐组老师经常在一起教研讨论,我区教研员也经常深入我们的课堂,帮助我们学习、研究,使我们终于明白课上虽然是听、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他们喜欢的形式进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非常乐于参与每一项活动,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了课堂上。学生在听、做后,通过丰富的表演,同时也培养学生角色意识和情境参与感。]
三、 通过游戏形式处理歌曲:
运用学生喜爱的如:扫雷游戏、接龙演唱等游戏形式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检查并予以纠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自随音乐伴奏来演唱歌曲。
[按照达尔克罗兹的儿童教育观点,尽可能的将游戏活动引入教学中,这些活动容易唤醒儿童对音乐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和音乐本能。游戏活动不仅使儿童感到亲切和自然还有利于教师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便于教师将有关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技术渗透在游戏活动中。我所设计的扫雷游戏是在听完学生演唱后,老师将学生的错误唱出来,然后让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之后老师在进行正确的范唱。在设计此处教学时我也想到老师错误的范唱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可在教学实际中顾虑是多余的。这样做改变了学生唱错老师指正的现象,等于是学生给自己找错误一样,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营造了民主、亲切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接龙演唱游戏是为达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同来演唱歌曲,学生是非常高兴的,我采用了师生接唱、生师接唱、生生接唱形式,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四、 学完歌曲我把学生引入大风车的另一版块《奇思妙想》让学生打开丰富的想象空间,对歌曲进行创编。
[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独特的想像,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标》指出:“第一学段学生音乐能力发展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音乐欣赏中展开想象、联想,并用体态、模唱及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享受到欣赏的快乐。”老师给学生一个充分发展个性的小舞台,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使大家的表演经验得到丰富,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同时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继续学习,开拓学生学习的艺术渠道,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大风车”这一节目主线,分设不同节目版块:从感受旋律—聆听歌曲—动画模仿—感受歌词—自己随录音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创编活动几项内容,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情境空间,每一个过程赋予他们发展个性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
除了担任课改年级的教学,我还担任六年级的音乐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真正体会到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长达五年的音乐生涯,老师一张嘴他们已经知道要说什么干什么了。枯燥的音乐知识,没有激情的歌曲,已无法燃起他们心中的火。我试着将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等到下课学生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使师生的关系融入角色情境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聆听歌曲的习惯;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个性与共性的互补作用。这里没有师生的隔阂,只有情与物的交融。
由此可见,要上好一堂学生喜欢的课,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在情感的共鸣中去演绎自己编织的世界。




上一篇: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良好方式

下一篇:第三节《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