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2/6/28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2)主题与任务的选择
(3)导入、学习过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4)评价措施
答: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我从事的几年信息技术教学中,时刻体现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展开教学,启迪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下面我来具体谈谈:
一、课程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而开设,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目标,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感性知识以及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以“点”及“面”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信息技术学习建立联系,在学习与生活实际中寻找结合点,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信息技术的活动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二、主题与任务的选择
新课改下,强调生活化的备课方式,强调“小课本、大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挖掘生活中的事物,平时应多看报纸,多上网,多关注社会热点、舆论、流行文化、潮流,随时搜集生活中对教学有帮助的材料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将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之中,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具体来说,我们在搜集和选取生活素材时要做到: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能形成共鸣。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能够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为呈现新知识服务。4、突显教学重点。
三、导入、学习过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1、课堂导入要生活化
儿童心理学认为,引发小学生好奇心的“兴奋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决的问题、听到了但不能解释的事物、见到了但对之知之甚少的东西。下面以计算机病毒这节课为例,说明如何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课堂学习。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生病了,反应的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头痛,请学生给老师诊断。
学生:老师感冒了!
师:感冒是怎样引起的?
学生:流感病毒传染。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人感染了流感病毒会发烧、咳嗽,出现各种各样不好的反应,这个时候,就要去医院请医生帮忙。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电脑是不是也会感染病毒呢?电脑感染了病毒以后是什么样的?会发烧、咳嗽吗?谁来给电脑看病呢?
在这个例子中,我选择了生活化的话题导入病毒,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紧接着提出研究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尽管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但不用担心学生心不在焉,因为生动的导入已经提起了学生的兴致。由此可见,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为学生密切接触的生活常识,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2、课堂情境要“生活化”
一堂精彩的课总是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要想让学生的学习从有负担的、被动的,变为有意义的、积极的,就需要有激励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
例如,在《文件夹》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从书桌里迅速找到《语文》书,学生们都很困惑,但又充满了好奇,电脑课怎么让找《语文》书呢,在随后的一阵翻箱倒柜的“混乱”中,有的学生只花了十几秒就完成了任务,而有的找了半天还是没能找到。然后,我让找的快的学生来介绍经验,引导学生说出能迅速找到书的秘诀——有规则的摆放。最后由我总结,电脑就像书桌,如果随意摆放文件,就会很混乱,就会像刚才的《语文》书一样不便于我们查找,从而引入《文件夹》这课的内容。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电脑里的文件,而且还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整理自己的东西,做到有条不紊。将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服务于生活。
3、学习过程要“生活化”
新课标强调将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猜想、实验、交流与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更加离不开“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课堂学习,这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计算机的组成》这节内容比较单调、枯燥而且抽象,如果老师仅仅按照书本的安排来实施教学,势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首先,准备一台旧电脑主机。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心非常强,虽然现在学生家里基本都有电脑,但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的了解充其量也只是停留在似懂非懂的层面上,出了故障也只能请别人帮忙,特别对于主机内部的结构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课上老师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和学生一起来探究机箱内部的秘密,当堂打开机箱,拆解各零部件,再配合讲解一些简单的维修知识,这样便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原本单调、枯燥、抽象的理论课上活。如果能够将这些配件传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能近距离的看一看,亲手去摸一摸,效果还会更好。其次,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报纸、网络了解行情,帮自己配置一台电脑。能够学会自己装配电脑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件梦寐以求的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
4、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利用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与反馈。在练习的设计上应努力发掘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应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性题目,把课本中提供的抽象的、学生较难理解的、毫无现实意义的练习题转变为生动的、学生较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例如,在介绍《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节时,正好马上要“十一”长假了,许多学生家庭都有出去旅游的计划,因此,在学生练习这一环节,我放弃了书本上要求学生利用“百度”网站查找“网络安全”相关信息的实践练习题,而是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查找自己“十一”长假将要出行或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包括一些景点介绍、门票价格、当地的土特产、网友分享的旅游攻略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事先做好相关准备。由于搜索的信息正是学生所急需的,所以大家表现都很专注,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四、评价措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孤立、片面的测验,脱离了生活实际,对于学生的真实能力体现很少。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真实性和情境性,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而要从其生活价值进行考量,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要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发挥,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在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上应当进行大胆的改革,将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性向知行并重,过程、结果并重的全面性评价转移;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向全员,由单一性转向综合性。充分的尊重学生、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不断激活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所在。
总之,信息技术扎根于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命活力就难以得到滋养。信息技术课堂也将失去应有的光彩,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就成为了漆黑的夜。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生活走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学习信息技术,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信息技术课堂走向生活,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上一篇:为梦想喝彩

下一篇:第十九周计划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