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教研,小学 | 时间:2012/6/25

情感教育班级活动推动班集体建设

我们在教育的实际中往往发现这样的现象:起点相似、背景相似的学生发展过程的结果并不相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集体建设、教育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差异。另一方面,小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势,各种独生子女产生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淡薄,不愿倾听。而如何改变教师一味说教,而收效甚微的教育方式,寻找一种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显得迫在眉睫。再加上,现在小学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那么如何运用好这段时间,实现体魄和心理的双重锻炼,优化班集体建设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了。 小学班集体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儿童集体,其目标、机构、规范等都是宏观社会环境的折射和发展。小学班集体沟通了小学生与宏观社会的联系,为每个小学生的个性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可控制的良好微观社会环境,可以说班集体是小学生个体进入未来社会的通道。在这里,他们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班集体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了集体的观念以及遵守集体规范的习惯,学会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自由与纪律等关系的方法和原则,养成了适应
集体生活的习惯,使个体社会化日益成熟起来,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组建班集体是自然人和社会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它又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通过集体的组织力量,全面提高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班集体在建设过程中以此为总目标,统筹规划,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出发,全面设计、安排各项工作;每个小学生也以此为个人奋斗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班集体的建设。通过这样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班级活动,使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每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上,从而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马卡连柯说过:“真正的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共同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纽带,是班级体前进的动力。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工作的价值追求。小学班集体建设研究旨在通过个体班级建设的管理研究建立科学的班集体模式,从而发挥班集体的塑人功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加雷思?摩根在《情景管理》中说到:“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读懂’他们进行组织和管理工作所处的环境!”我认为一个管理者不仅仅要“读懂”环境,更应该积极发挥主动性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环境。换言之,一个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班级管理、建设中也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建设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强的班集体,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了解班集体的形成规律,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探索一些在小学班集体建设中行之有效的培养班级凝聚力的方法,甚至是小游戏,小案例,就如何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进行尝试,不仅必要,而且紧迫。试图通过实践与研究从而总结良好的小学班集体建设的途径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等。通过研究,我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在理论的正确指引下,把班集体建设付诸于日常工作中去。边实践边研究,及时调整,反复揣摩,力图把班集体建设落到实处。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一个班级只有通过建设,才能逐渐提升到班集体的发展水平。因而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经过班主任与全体学生的共同创建、维护才能逐步形成。 班集体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新世纪人才要求和素质的不断提高,小学班集体建设的任务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而是更加以开展各项班级体活动为契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自然而然的参与小学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实施者。
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 “班集体是 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 ”各小学要“积极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活动,培养学生 的集体观念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荣誉感, 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树立良好的班风, 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可见,在小学的教育工作中,班集 体建设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更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意识。 组织多彩的集体活动是提高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途径和优化班集体环境的手 段,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班华教授曾指出:班级活 动是人素质形成的基础,是主客体交流的中介。在形成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必 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获得创新的体 验,形成创新的精神,发展创新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富有创新性的班集体。
(一)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民主化地开展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在活动前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的设计,师生 共同选择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教师要“蹲”下来,把自己 当作活动的一分子,做学生的合作者;活动主题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能力参与;活动要多从班集体的现状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出发,主题的设计要小、要实。 “小”是指活动设计的切入口要小,切忌求大求 全。比如,要让低年级学生理解绿化的意义,光用一些理性的知识进行教育,学 生会感到比较空洞、抽象,可以设计题为“我为小树叶找妈妈”的活动,先让学 生在树林中捡树叶,然后寻找它的妈妈——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进而了解这 棵树的名称、生长特点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这种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由浅 入深,从感情到理性的活动方式,自然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同时,切入口小的活 动,也容易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现在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家长娇惯,动 手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入学后还不会系鞋带,可以设计一个“打结大王”的评比 活动,让孩子课余学习打结的方法。在活动课上,队员们表演出五花八门的打结 -1- 方法:死结、活结、蝴蝶结、牛桩结、酒瓶结、红领币结、甚至领
带结……孩子 们互相学习,互帮互助,掌握了多种打结方法。 “实”就是要针对班级现状,针 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来确定教育主题。把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和班集体 实际问题纳入到集体活动中来,这样的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发 挥主人翁作用,才能真正是学生自己的活动。
(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要求教师把目光放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价值新取向。怎样使集体活动得以创新呢?
1.点滴改进,推陈出新 故事会是一种很普通的活动形式。比如第一次举行童话故事会;第二次又锦 上添花,开化妆故事会,生动、形象、有趣;第三次举行“半个故事会” ,故事 只讲一半,到在精彩处打住,想知道后半个故事,就得去借阅那本书,故事会成 了好书介绍会。学生们对故事会的点滴改进,推陈出新,不正闪耀着创造的光芒 吗?
2.抓住时机,正面教育 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有的放矢地开展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到良好的教育效 果。曾有报道说: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带来了爸爸为他制的名片,上面印着“某 某小学四(2)中队课间餐分发员××” 。这件事成了该班内的特大新闻。班主任 老师没有采用简单的批评、禁止的方法,而是让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采访 有关人士了解名片的用途,学生知道了名片虽然在社会交往中能带来便利,能提 供信息扩大交际面,是成功的一种象征;但对学生来说,名片用处并不大,而且 还有不利影响。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又因势利导, 举行了一个名为 “我的未来名片” 的主题队会,学生们又是画又是写,在自制的名片上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对未 来的展望。
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这里所说的“特色”主要是指活动要有乡土味,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当地的 自然资源,开展一些特色鲜明的活动。只要因地制宜,从家乡的实际出发,挖掘 题材,就会设计出许多有新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现行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书中有一项写家乡特产的习作要求,班主任便借此号召同学们开展“爱 我家乡”的活动,让同学们广泛调查家乡的土特产、小吃、民俗风情、历史故事 等,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不同程度上也提高了班集体 的凝聚力。
4.打破常规,与众不同 在开展集体活动时,如果能打破常规,不仅形式会变得活泼,而且会产生独 特的教育效果。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祖国的强盛、家 乡的美好。 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们去寻找祖国历史上耻辱的痕迹?让学生在地大 物博的优势中思考一下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足的“国忧” ,这也同样可以激 励学生发奋努力,振兴中华,起到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 班华教授曾指出:班级活动是人素质形成的基础,是主客体交流的中介。在 形成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 受创新的过程,获得创新的体验,形成创新的精神,发展创新的能力。
(三)给学生开放的空间,拓展性地开展活动 目前许多集体活动往往只追求课堂内的展示, 其实集体活动是教育过程的一 个环节,他的教育效果不仅体现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内,也体现在活动的整个过程 中。 比如举行主题班队会活动, 不仅要重视课内精彩的展示, 也要重视筹备过程。 因为在准备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收集资 料的过程中,学生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集体活动也不应随着主题班 队会课的结束而画上句号。教育者不仅要在课内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 应在课后导之以行。那么,如何开好主题班队会,真正发挥其独特功能,从而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针对性要强 主题班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 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要立足学生 自身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紧扣学生思想和生活的脉搏,有的放矢地对 学生进行教育。在构思方案、确定内容时,一定要主题鲜明,立意深远,不能就 事论事。 即使同一个主题班会, 在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时, 也要体现教育的层次, 内容安排要有差异,绝对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比如在养成教育方面,低 年级学生的要求与高年级学生的要求不能相同;在能力展示方面,障碍生与优秀 生的要求不能相同;在理想教育方面,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的要求不能相同, 依此类推。根据施教对象的变化,主题班会也要作者有针对性的调整,以此来实 现教育的穿透性和激励性。为实现教育的系统性,主题班会也要系列化,在找准 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循循善诱、步步深 入、整体推进的方法。
2.趣味性要浓 主题班会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应有的活力与 效应。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使思想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并使三者达 到和谐统一,使之“寓教与乐” 。换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陶 冶情操,增长知识,完善人格。在选择主题时要找准学生内心的“兴奋点” 、潜 移默化的“切入点” 、外因内化的“结合点” ,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 生的欲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因此,主题班会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3.创意要新 主题班会内容与形式要尽量避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构思要多角度,富 有时代感。 由于每个班级的班情不同, 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 形式的表现上要 “量 体裁衣” ,决不能生搬硬套。开好主题班会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讲究内容 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紧密结合。 要采用歌舞、 朗诵、 演讲、 小品等形式进行; 也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网上召开主题班会, 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情感, 又可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教育入脑、入心。
4.参与面要广 主题班会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人既是参与 者又是受教育者。班会切忌出现一部分学生表演,一部分学生观看的局面,更不 能开成“一言堂” ;要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大家共同受教育。因此,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热情和欲望是主题班会成功的标志。 主题班会就是要做到 使学生都有话讲,都能情不自禁地舞之、蹈之、呼之,都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展示 自我的机会。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身活动, 从而有所感触、有所收获、有所改变,达到自警、自省、自律的教育效果。为培 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题班会要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 织、自己实施,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只在关键 处加以引导和点拨即可。
5.形式要活 内容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形式是其灵魂的再现。精彩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 有机融合,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法制教育”这一传统主题班会,可采用 知识竞赛、问卷调查、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知识讲座、社会调查、参观访问、 现身说法、 辩论打擂、 网上学法等方式进行。 内容的丰富多彩、 形式的生动活泼, 无疑会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由此教育的渗透性就会水到渠成了。除 此,为实现教育的社会化,也可请学生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还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投身自然,加速受教育个体的“内化”过程。比如, 组织学生们到市郊农村,开展务农活动,让城里的孩子也体会一下种地的艰辛。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吃苦耐劳及团结协作的品质,更加强了同学们的集体 观念。除此之外,主题班会还可以实行多种形式的组合,既可以班与班联办,也 可以高年级与低年级联办,班级与社会联办等。 总之, 集体活动是教育的载体, 没有创意的集体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形成不了富有创新性的班集体。因为集体的共同 活动,是集体与个体相互作用的中介,集体的发展和文化互动总是在集体共同活 动中得以实现的。形势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集体活
动因时而变、因事而变。集 体活动只有与时俱进,其教育效力才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构建和谐与创新的计算教学

下一篇:丑小鸭课本剧台词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