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幸福教育的思考 | 时间:2012/6/25

幸福教育的思考

幸福教育与以前提出的 “愉快教育”等不一样。“愉快”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人类原始的情绪之一”。幸福要跟人性联系起来界定。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应该是生理、心理和伦理的统一;所以,幸福应该也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它首先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感受是有差异的。而人性的肯定方式有三种,一是正面的肯定,这也是我们通常对幸福的理解,即人性得到积极发挥和通达满足的时候所产生的快乐之情。二是反面的肯定,在人性遭到否定时,主体便有不安、抱怨、痛苦、忿恨等情感,这可以看作是人在反面地追求人性的肯定,它们反映了人具有肯定自我的渴求并能促进人性的发展。比如面对社会上不正义的现象,人们往往感到非常愤慨,而这种愤慨之情正是从反面对人性做出了肯定,在这种愤慨中,我们的人性得到了证明和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的反面往往不是悲恨而是麻木,即对人性命运的无动于衷,没有道德良心,没有道德义愤。三是人性的复杂肯定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复合幸福体验。人性是由相对独立的生理、心理和伦理三部分构成,它们虽是整体平衡的,但也有差异和冲突,所以在同一条件下,三个方面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肯定,这
些肯定既有量上的差异,也有质上的不同,有些得到了肯定,而另一些可能同时遭到否定,它们揉合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比前两种幸福更为复杂的复合幸福情感。如有一个学生家里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但若有很多师生与他分担不幸,他却同时又是幸福的。
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从人性的本质上讲,人活着,就有追求。人们追求的东西很多,包括饮食、婚姻、安全、财物、权力、名誉、地位等等,但抛开这些身外之物,内含着一样本质性的东西,那就是幸福。人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无非就是要多快好省地实现人的目的。人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当他的活动、发展离开了安顿自己情感的目的时,它们就有可能成为人的异己物。
反观今天的教育,却经常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反而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比如教材、教学方法、分数、作业、考勤管理等等,它们都应该是学校教育帮助人健康成长的手段,但在很多场合下它们没有被放在人这个目的下来使用,而是自成目的,甚至让人这个目的反过来为这些手段服务,这样手段就蜕变为压抑人、控制人、折磨人、奴役人的异己物,成为剥夺人的幸福生活的 “教育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 “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
我教师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获得幸福感的。首先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个别化表达上。教材只有经过教师的教才是有教育意义的教材。在幸福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使 “干瘪的”教材丰满起来、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个别化起来。其次,教师在统一学生的目的与教师设计的目的中体验到幸福。学生的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教师不可能直接将经验“打人”学生的头脑,变成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能否把自己的目的化成学生的目的便是教育是否成功、教师是否幸福的关键,教师的不幸常常是因为没有“内在统一”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第三,教师通过处理好个性的自我与角色的自我之间的关系,获得幸福体验。教师在坚守个性自我的同时并不必然拒斥角色自我,但教师要自觉地超越角色自我,将角色自我审美化、个性化、感性化、情感化,把它沉人个性层次,使角色的规范、要求变成生命体验的一部分。优秀的教师都是在超越了角色自我之后展示出丰富的个性自我的。他们的教育活动往往是最具个性魅力的幸福艺术。
在幸福教育中,师生在幸福上是相互 “感染”的。幸福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独享”的,但通过外部表情,幸福又可以与他人“分享”。当教师的内部体验外化为表情时,教师的幸福就变成了一种可被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识别教师的表情,在自己内心激起同构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又外化为学生的表情。教师通过学生表情的反馈强化了自己的幸福体验,学生的幸福感也因此渐次强烈。这样,在幸福上,师生双方相互感应,不断激荡,慢慢消解中介隔离最后达到同悲共欢的融合境界。这是一种“忘我”的体验。教师“忘掉”了自己的角色,心无旁骛,意到情随,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处理得恰如其分,对一切问题都驾轻就熟,对任何变化都应付自如,把一切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却又浑然不觉。学生也在“忘我”之中随着教师的指引,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气氛之中,他们或愤或悱,或悲或喜,或怒或笑,忘掉了一切杂念,甚至也忘了下课的铃声。师生似乎就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没有担扰,没有媚俗,他们纯净地迷醉于此时此刻,甚至还忘了此时此刻的“反常”表现。幸福教育就是师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生活“游戏”。 但是校长必须明白:教师也是人,不是神,要食人间烟火,也需要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没有教师心灵的舒展,何以会有孩子们心
灵的舒展 ?教师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如何去让孩子感受幸福?要让孩子幸福,教师首先要幸福。教师的幸福,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物质幸福生活。学校如果不把教师的后顾之忧解决好,不能让老师心情愉快地工作,又怎么能期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呢?我常说的一句话是:校长不仅要丰富大家的脑袋,还要丰富大家的口袋。譬如老师们早上可能因为上班匆忙而吃不好,学校就为老师们准备好牛奶和饼干。二是精神幸福生活。学校成立了“教师社团联合体”,为教师丰富文化生活、健身娱乐提供了空间。联合体下设“天籁之音”、“激情飞越”和“阳春白雪”3个俱乐部。“天籁之音”俱乐部里有教师合唱团、教师舞蹈团和教师乐队;“激情飞越”俱乐部又下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团体;“阳春白雪”俱乐部包括英语文化沙龙、摄影协会、作家协会和发烧友书会。三是心灵幸福生活。从马斯洛的人本哲学理论看,教师的职业特点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守望好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得到更多的称为“幸福”的人生材料。真正拥有完整幸福生活的人,不仅享受了物质幸福生活和精神幸福生活,而且享受了心灵幸福生活,他们不为财富多少而计较,能够宽容别人,知道感恩世界,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放牧自己的心灵骏马,
守护自己的田园嘉禾,平淡、平静、平和。
二、打造孩子喜欢的幸福校园和幸福教育生活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理想中的好地方,成为他们天天向往的地方,看到学校就欢呼雀跃,而不是愁眉苦脸,这才是理想中的好学校。如果孩子厌烦了校园,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走进我们的学校,首先看到的是一列正在奔驰的 “幸福号”列车教室,孩子们在里面幸福地生活。
1.从最具体、最熟悉的身边资源开始,让孩子喜欢校园,喜欢教育生活。首先是从课桌椅开始。我们为孩子们设计的课桌椅为白色框架,多彩桌面,网眼式桌洞,桌子和椅子颜色一致,每套桌椅之间又有红、黄、绿、蓝颜色之分。桌子是三角形,4张三角形的桌子又能拼成一个四边形。这样的桌椅设计既精致美观,又方便实用。课桌椅根据需要能分能合,合起来可以在教室里排列呈u型的组合,供讲解课使用;分开就变成了秧田式,供考试和其他课型使用。课桌椅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原点,是孩子天天与之打交道的地方。如果孩子不喜欢伏在上面,那么幸福教育也无从开始。当然,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课桌椅的样式和颜色,还有教师的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喜欢新式的课桌椅,也喜欢老师的讲课。因为老师们不再总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而是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平起平坐”,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活动,创造出生动、活泼、热烈、动感、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不再被要求挺直腰板,背着手老老实实地端坐着,而是可以围坐在一起,进行交互式学习。
2.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出发,来审视、改进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抓好常规管理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重复这种管理模式,只会把孩子训练成一个个小奴隶、小工具,没有个性,丧失激情,就会变的很平庸而失去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容易枯萎;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长得活泼有精神。”孩子也是人,只有尊重孩子,一切从孩子的利益、角度出发,我们的教育才能成功。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盯住班级评价班主任工作的老办法,把常规量化管理改成了“校园生活质量评价”。导向变了,各个班级也改变了呆板、僵化、沉闷的班级生活,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和快乐出发,自觉地组织起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坟地里的生命教育,课余的闲暇教育、女红书法教育等等,班级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真正让学校成为了孩子们的幸福乐园。
3.把“课业”变成一种幸福,将幸福教育落实到课堂。校实行了课堂教学质量“飞检”制度,变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定结果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与强化;变考学生、排名次为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把“考孩子”转向了“检测教师教学情况”,孩子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家长没有了孩子考试成绩排名的苦恼,“飞检”制度回归了考试作为重要教学环节的本质功能。“飞检”由教务处具体组织,根据各年级教学进度,不预先通知地对任何一个年级前段学科教学情况进行抽查,以小题量随机随堂测试。然后通过分析测试成绩,为本学科教师提供一面教育反思的镜子。最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商榷,肯定成功之处,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写出教育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寻求更好的教学技巧和艺术。“飞检”不再问学生考得怎样,只关注教师教得如何。我们认为这才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4.制造一串串校园“关键事件”,让孩子在幸福中长大。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越来越明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要善于制造一系列校园关键事件,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譬如,我们参照国际访问学者的做法,组织了“访问小学者”互访活动。甲班的一个小组到乙班生活学习一周。对于甲班这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代表的是班级和班主任老师的荣誉,孩子们自然非常看重、非常珍惜,因此表现也特别优秀;对于被访问的乙班的全体同学来说,客人来了,当然要做得更好。通过访问、交流,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互相比较、互相学习,不仅对访问小学者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而且加强了被访问班级的班风建设,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自强和竞争意识,同时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阳光也洒满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类似这样的幸福小事,我们还打造了许多。例如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不少孩子因为戴着红领巾,脖子上捂出了痱子。学校便订做了“红领巾徽”,让学生别在胸前,取代红领巾,既体现了学校对孩子的人文关怀,又使学生不失少先队员的风采。又如为让孩子们不再每天上学放学背着沉重的书包,我们专门订做了翠绿色的小书兜,用黄线绣上“黄河学子”,配发给学生,方便学
生将放学后有作业的课本和本子带回家。再如老师们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取消了“√”和“×”,以两枚图章代之,一枚是一张孩子欢笑的脸,用来表示正确或肯定学生的成绩;一枚是一张孩子思索的脸,用来表示错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们的作业本上、考试卷上没有了红红的“√”和“×”,学生们也比以往少了些愁眉苦脸、灰心丧气,多了些眉开眼笑和自信乐观。
因此,在我看来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




上一篇:【学生作文】《苦儿流浪记》读后感

下一篇:五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