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教研,小学,《风筝》 | 时间:2012/6/11

《风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学会细节刻画。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之情。
4、教学方法:采用圈化重要词句并赏析为本文授课的主要教法。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1、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⑴ 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⑵ 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多美的旋律,多美的意境呀!风筝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快乐和梦幻的童年。可是,看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思考: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2、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概括能力,且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四、再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
1、读第三段,用不同符号划出我和弟弟对风筝的态度。
生:弟弟“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说明他酷爱风筝。
生:弟弟“惊呼”、“跳跃”说明他天真活泼。
生:这里还可以看出弟弟热切向往放风筝。
师:哥哥与弟弟的态度一样吗?
生:哥哥古板,连看风筝都认为“可鄙”、“没出息”、“笑柄”。
生:还有向来不爱,嫌恶风筝 。
师:态度截然不同,所以才会有后面的矛盾冲突。
2、读第四段;用不同符号划出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并思考我为什么那样做?弟弟为何不反抗?
生:弟弟“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害怕兄长,软弱,胆小。
生:他做蝴蝶风筝说明他心灵手巧。
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师:弟弟的这些反应源于哥哥的行为。
生:“愤怒”、“即刻伸手”、“ 抓断、掷、塌扁”、“傲然走出”这些描写让我觉得哥哥专制、粗暴。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课文的3、4段主要从神态、动作、心理这三个方面来描写兄弟俩,通过你们刚才的分析,谁能总结一下小弟和哥哥的形象特点?
生:我认为弟弟天真、活泼、聪明、瘦弱。
生:弟弟可爱,又可怜。
师:可怜?
生:我觉得可怜的是他痴迷风筝,却只能“呆看着”,而且“苦心孤诣”制作的风筝却被哥哥残暴地毁掉了。
师:说得真精彩,文章越是把小弟写得可怜,就越反衬了“我”感情重负的力量。那“我”在这部分里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粗暴、野蛮、残酷。
生:非常专制,凶神恶煞。
生:我不同意,因为作者只希望小弟读书,不玩风筝,他是为小弟好。
生:我也觉得他是好心干了坏事。
师:看来“我”还不是“罪魁祸首”?那真正的“凶手”是谁呢?
生:……
师:那大家讨论一下吧。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或许一经思维碰撞,难题倾刻瓦解。
生:大概是封建思想吧。
师:对,“我”当时也是一个少年,平时受封建思想的熏陶,耳濡目染以至潜移默化,思想受到毒害而不自知,认为管得对,才做出这样的事。因此,“我”也是一名受害者,而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是时代和历史的悲剧。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把握文章主旨。
1、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看风筝、毁风筝、当面悔过这三个情节,以合作形式多角度解析主题,课件展示结果。
2、思考:“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探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展开,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师:大家还有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吗?
生:古人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你有错就改、严于自责的精 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这不是你的错,都是社会惹的祸。
生:其实你对小弟非常关心爱护,非常希望他能专心读书。因此,他不会怪你的,你就不要一直悲哀下去了。
生:我要把你的事告诉我爸,希望他别把我老关在家里。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六、课堂小节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同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教师播放《风筝》朗读磁带,大屏幕展示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相关画面)
七、拓展延伸。
1、本文为了突出“我”对小兄弟管教的粗暴和专制,运用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细节描写。
2、在作文本上写作一个细节描写片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上一篇:【学生作文】作文教学设计

下一篇:《黄河象》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