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文章,有感,感受 | 时间:2012/6/11

此的精彩——《最后一头战象》观课有感

根据共同体组织的推荐,今天我在土豆网视频资源观看了第八届小学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语文课——张龙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同时培养了学生概括长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并且体验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方法,精彩之处很多。
一、几进几出,品文悟情。
《最后一头战象》是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精品,语言极具感染力。张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让自己深有感触的句子,并且细致品味。
“嗄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教师适机出示了这段有代表性的文字,让学生说感受。开始当然学生说的比较浅显,只能体会到嘎羧对老朋友(象鞍)的感情。教师联系下文具体描写象鞍的句子:“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这样的象鞍,学生静静读完之后,已经有所感慨。于是教师再次指导朗读,“这,就是他忘不了的老朋友。那么这段话,应该怎样读?”有了刚才对象鞍的印象,学生朗读有了感情。此时老师继续引导深入阅读体会:“嘎羧此时泪光闪闪,它到底想到了什么?”联系已有的阅读收获,学生说,它可能想到了它的战友,可能想到了那场战争,可能想到了自己拼杀在战场上的情景。老师就势引读:“是啊,它他忘不了战友,忘不了战场,更忘不了那段光辉的战斗岁月!带着这样的情感,这段话应该怎样读呢?”学生心中的情感厚重了,朗读也更有感情。此时的朗读,也是学生抒发自身所感的方
式,文字蕴含的感情不仅仅是作者的,也是此时孩子们的。这里老师采用了引导想象的方法,扩充了文字空间,生成了生动画面。文章中有很多词句具有凝练性的特点,引导想象能让更深入理解课文和体悟情感。
引导想象在后半部分也有所运用。如品读这一段话:“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教师引导想象:“这是它26年前战斗的地方!它凝望着江面,而且是久久地凝望着呀,他都望到了什么呢?”学生发言开始踊跃起来,说可能望到了二十六年前与战友奋勇杀敌,望到了战友曾经洒满鲜血之地。它望到了战友,望到了浴血拼搏的战场。而后,也让学生用如此的方法继续理解体会后面的几句话。这样的想象,几番回环,几进几出,让孩子们理解了嘎羧,走进了嘎羧的内心,更体会到了作者描写中所蕴涵的情感。
二、扎实有效,培养能力。
不难发现,张龙老师的这节课对语文工具性同样十分重视。开始时引导学生用联结重点情节的方法把握我长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步步走的扎实,学生经历了这种方法的积累过程。课文品读中张老师也抓住了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特点,引导体会对神态、动作、声音进行描写是很好的写作方法。同时,这部分的教学与体会文字情感浑然一体,自然统一。如刚才的“嗄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段,学生说出所体会到的情感后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老师提问,“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内心,那么,嘎羧想的这些,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它并不会说话,它并没有告诉你啊!”于是,立刻有学生提出,是从“泪光闪闪”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老师就势而导,学生总结这一处神态描写生动地传达了嘎羧的内心感情。此外,张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了对嘎羧动作、声音的描写,在旁边进行了总结板书,相信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三、引导语言极具文采。
张龙老师这节课的过渡语、引导语极具文采,与课文很搭,有统一色调。有这样几句印象极深:
“他忘不了战友,忘不了战场,更忘不了那段光辉的战斗岁月!带着这样的情感,这段话应该怎样读呢?”
“同学们,你看,一句话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蕴含着真切的情感呀!那么后面的句子又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话并不多,寥寥数语便可传情!”
有时候,教师语言的特色能确定课堂基调。所以,以后自己也要注意,教师的引导语言要少,更要精。
四、另外的一点想法。
张老师的这节课精彩纷呈,让我赞叹不已。但是课堂上曾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品味一个重点段落时,教师颇有激情,“体会着这样的情感,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么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我再找一名同学来读!谁来!”老师是激情昂扬,语气的气势磅礴,声音几乎震耳欲聋,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也和老师一样激动小手举起争相朗读,就像刚才谈自己的想象的时候一样,但是老师的话说完,学生却鸦雀无声,鲜有人举手。为什么?或许,是教师的气势磅礴给学生以压力,尤其在学生的情感还没有到达不吐不快的地步,没有到激情勃发的程度,教师的这种引导语言与学生气氛更是出现极度的反差,把学生“震”住了。万事都有度,这让我想起了火与风的关系,我们常说火借风势,风助火势,但是如果二者相差悬殊,也就无益了;火已蓬勃而风儿小,风势没有作用;而火苗奄奄一息风势倒海排山,原来的小火苗也就会被风吹灭了。看来,语文课堂的“协调统一”要注意好多个层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语言与课堂氛围文章格调的统一,教师情感感染与学生体验的统一,等等。语文课堂是风景,和美,使之更具魅力。




上一篇:路北区西山路小学安全三项制度

下一篇:《表内除法》教育反思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