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 时间:2012/4/25

谈《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

   我就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的经验,谈一下我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教材本身就是在课标精神指导下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将个人、家庭、学校、家乡和世界这六大范畴的知识贯穿在一起,并使这些知识彼此互动,浑然一体,较好地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如何能将一份好教材用好,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形成美好情感的载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堂上,就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人授课风格特点来 活 化教材。
一、优化内容,再塑教材
打开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每一课内容在编写时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课的上课内容都贴近学生的实际,这就需要在上课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处理教材。比如三年级的《学做生活中的小主人》一课,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做主人为家里分担事物,他们还不成熟,我们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使得我们的孩子并不具备独立担当家庭琐事的能力。基于这一现实因素,我们将授课内容改为《生活中的小事我能行》。课堂上,教师采用情景剧的方式,从起床穿衣服到系红领巾、吃饭,将学生带入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接着教师引领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摸拟生活情境,使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尝试了钉扣子、洗手帕和穿衣服的过程,在这个充满童趣的展示活动中,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强化,一些完成得不好的学生体验到了自理的重要性,学生生活中的小事能自理了,才能为自立打下基础,离真正的小主人也就不远了。这个教学设计很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所以课堂上学习氛围异常活跃,而课堂上活动本身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内驱力也必将延伸到真正的生活中去,正如一位教研员所说: 这节课,课堂上有十几个孩子不会系红领巾,相信三天后,这个班的孩子一定都会系红领巾了。
二、理解内容,选择方式
在利用教科书上课时,我们应根据学习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 师生间 、 生生间 的立体互动中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熏染,并使这种情感晕染到课外,使之逐渐内化为孩子们心中的一种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比如在学习《伟大的普通一兵》时,教师事先组织学生看电影《雷锋的故事》。电影一结束,老师立刻组织学生以 我感动,因为我没想到 为题,展开了一次心得交流。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发表了对故事中最打动自己的场景的认识,有的同学还将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雷锋的事迹补充到自己的发言中。在畅谈雷锋后,孩子们又参照自身找差距,孩子们的情感升华了,认识提高了,美好的道德情操在孩子们心底慢慢发芽了,用这种方式来诠释 普通一兵 ,给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当然,有些内容我们也可以采用讲演、表演、赛歌会等方式来进行,使得学生在激情中品味,在欣赏中感悟,在震憾中理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三、尊重教材,深入生活
纵览教科书,每一课都强调了实践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本着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原则,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做社会调查,这样就可以将书本知识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从一粒米说起》这课之前,我们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家人谁吃完饭时碗里总丢米粒,丢多少米粒,谁经常剩饭,家里平时谁最节俭等等,并让学生做好记录。课堂上,学生在展示完了自己调查的资料后,再计算 一粒米=? ,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深深震憾了,他们类推出了自己家里一年浪费的粮食究竟有多少,在计算和对比中,孩子们认识到了节约粮食是何等重要!用自己身边的事实来说话,对于阐述某个道理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生活中的感悟走进了书本,书本中的道理强化了认识,学生的品行修为自然得到了很好提升。
再比如,《算算家庭帐》、《说说零用钱》等等,学生都是通过自身经历体验到了学会节约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了解社会、形成美好的品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我们还须适当适时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生动的图片和课件的展示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产生深刻地影响。因为我们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确使孩子们在本学科中受到了做人的启迪,并且这启迪在慢慢影响着学生们的品德修为和对社会的认同,为将来能做一个生活中的高尚的人打下了基础。
基于这些认识,让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 活 起来,对促进孩子们的发展是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的。




上一篇:"感恩母亲节"主题队会

下一篇: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