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小学,教学,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案例 | 时间:2013/4/1

《乘法分配律》案例

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本节内容。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运算律中的教学难点。学好乘法分配律对提高学生的速算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学好乘法分配律非常重要。
本节课通过3.15植树节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自主探索为主,老师在教学中起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的多思、多议、多练的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思考得到收获,在成功的喜悦中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安排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思索,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尝试练习;拓展延伸;全课小结五个环节。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 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 区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3月7号,再有一个星期是3月15号,你们知道3月15号是什么日子吗?
生齐答:植树节!
师:为了绿化校园,学校准备组织植树活动,准备分25个小组,每个小组里4名同学负责挖坑、种树,2名同学负责抬水、浇树。(投影)
生:什么时候呢?
师:下周。学校需要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活动呢?谁能帮忙解决一下呢?
二、 探求新知
(一)、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审题,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
教师:一共有多少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同学?(使学生弄清题意)
生1:一共有25个小组小组。
生2:每组4名同学负责挖坑、种树,2名同学负责抬水、浇树。
生:每组有6名同学。
2、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怎样计算共需多少人呢?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中讨论,3分钟后各组派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1)、先求每小组有多少人,再计算25个组共有多少人 (投影)
(4+2)×25
=6×25
=150
(2)、先分别求种树、浇水各有多少人,再相加 (投影)
4×25+2×25
=100+50
=150
3、师:这两个式子不一样,结果一样,为什么呢?
生答:解题思路不一样,算式才不一样,但都正确。
师:对!说得非常好!
师:哪这两个式子是什么关系呢?
生:相等。
师:对!所以它能表示为
(4+2)×25=4×25+2×25(投影并板书)
4、师:下面还有三对式子,结合上面的等式你能得出它们的关系吗
想一想 填一填 (投影)
(8+13)×125------8×125+13×125
(6+8)×25------6×25+8×25
(8+19)×21------8×21+9×21
三分钟后学生讨论、回答
生1: (8+13)×125=8×125+13×125 (板书)
生2:(6+18)×25=6×25+8×25 (板书)
生3:(8+19)×21=8×21+9×21 (板书)
(二)、归纳定律
1、 师:通过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回报
这是学生表述的可能不是很准确,思维也可能会不很清楚,可再出示例子,学生检验
8×(2+3)=8×2+8×3 (投影)
(7+6)×20=7×20+6×20
这些式子正确吗?说明了什么?
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师:左边式子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
生1:左边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师:右边式子怎样算呢?
生2: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
师:这样的规律对每个类似的式子都能用,我们用一句话怎样表示呢?
学生讨论、发言回答,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投影并板书)
师:这个规律的特征是分开相乘,它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
3、 用字母能表示
师: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讨论归纳
(a+b) ×c=a×c+b×c (投影并板书)
想一想还可表示成另一种形式吗?
讨论归纳
a×(b+c)=a×b+a×c (投影并板书)
(三)、比较区别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不同点
教师: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一样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较,相互发表意见,使学生明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三、 应用反馈
1、下面那个式子子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投影)
(1)56×(19+28)=56×19+56×28 ( )
(2)(21+12)×30=21×30+12×30 ( )
(3)32×(7×3)=32×7+32×3 ( )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讨论,学生可能误把32×(7×3)=32×7+32×3判断为对,应再次纠正注意乘法分配律的结构。
2、想一想 填一填 (投影)
(23+25)×4=( )×4+( )×4
18×(31+6)=18×( )+18×( )
(25+26)×a=( )×( )+( )×( )
组织学生完成填空,使乘法分配律进一步深化。
四、 拓展延伸
下列式子成立吗?你能从中得到何启发? (投影)
64×48+36×48=(64+36)×48
(20-3)×27=20×27-3×27
46×32-46×12=46×(32-12)
先组织学生审题,再独立思考,(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左右是否相等来判断)最后组织学生回答、点拨,使学生明白:
1、64×48+36×48=(64+36)×48也是用的乘法分配律,但它是定律的逆用,即:
a×c+b×c=(a+b) ×c (投影并板书)
2、通过(20-3)×27=20×27-3×27与 46×32-46×12=46×(32-12)总结乘法分配律还可拓展为:
(a-b)×c= a×c-b×c(投影并板书)
a×c-b×c=(a-b)×c(投影并板书)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学会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减法形式及它们也可逆用。
六、 布置作业
1、 教材第37页第二题
2、 教材第38页第六题
七、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4×25+2×25
(8+13)×125------8×125+13×125
(6+8)×25------6×25+8×25 (a+b) ×c=a×c+b×c
(8+19)×21------8×21+9×21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b+a×c
a×c+b×c=(a+b) ×c
(a-b)×c= a×c-b×c
a×c-b×c=(a-b)×c
教学反思
重视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把以往教学重结论记忆,算法模仿,改为重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教学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出乘法分配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视引导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质疑联想、归纳概括,来得出乘法分配律,提高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把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一系列等式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中,让学生多说、多议,谈各自的想法,说各自的新发现,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归纳,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讲练结合,巩固训练。联系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记忆,熟练掌握,是知识得到深化。
拓展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使对定律的应用更加广泛。把单一的(a+b) ×c=a×c+b×c的形式,拓展为减法式、逆用式、换位式。




上一篇:听甘密老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有感

下一篇:《杨氏之子》教学案例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