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教育 | 时间:2012/12/21

不要做问题学生制造者

教师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学生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不但师生皆大欢喜,还有助于学生进步;处理得不好,轻则容易导致师生情绪对立,重则引发师生严重冲突。在工作中我发现,其实许多师生间的许多矛盾往往不是直接由学生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引起的,而是因教师对学生问题的主观判断所产生的错误认识或情绪化的不良评价诱发的。
安全1:老师,每次都是我的错吗
一位女学生忘记了穿校服,老师责问道:“你怎么不穿校服就来了?”
学生回答。“我把校服洗了,今天还没有干。”
“谁让你洗校服了?”
“我的校服脏了。”
“脏了?脏了就不能穿了?”
“呜……,穿不穿校服不用你管……”学生哭着夺门而去。
我们暂且不管学生不穿校服对不对、学生为什么不穿校服,老师的责问明显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在故意找茬。老师的不当言辞,导致师生间的沟通失效,更引起了学生的抗拒行为。学生成了教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教师也在学生面前威信扫地。
安全2:老师,我究竟怎样做才能让您满意
一位女生上课迟到了,看到老师在讲课,就自己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师勒令她起来说明原因。女生说:“昨天睡晚了,所以今天没有按时起床。”“你昨晚去哪儿鬼混了?晚上不睡觉?”第二天,由于自行车链子掉了,女生又迟到了。这次她没敢回座位,而是站在门口。谁知教师沉着脸说:“你来晚了还不快进来,站在那儿干嘛!”第三天,女生故意来晚,对教师说:“你觉得我是应该站在外面等,还是应该回座位?”教师正觉得女生的口气有点奇怪,女生忽然从书包里掏出一把菜刀,向教师砍了过去。
一个十分普通的迟到行为却最终引发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学生砍老师事件。悲剧的诱因正在于老师处理问题的态度粗暴,不但令学生无所适从,而且其暴力性语言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极大侮辱和伤害。
案例3:老师,我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数学课上讲解比较物体大小的知识,老师出示了两幅汉堡包的图片,问学生这两幅图上的汉堡包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说:“我感觉这两个汉堡包一个上面的芝麻多,一个芝麻少。”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就表扬说:“你观察的真仔细,请坐。其它小朋友观察到了什么?” 另一个小朋友说:“我发现这两个汉堡包一个里面的菜叶多,一个菜叶少。”老师一听还不是自己希望出现的标准答案,就不置可否地让这个学生坐下。这时又有学生举手回答:“我发现这两个汉堡包一个里面的肉多,一个肉少。”老师一听还是类似答案,胸中的火“腾”地就烧起来了:“就知道吃,快坐下吧你!”
三个学生的回答性质相同,得到的却是老师截然不同的评价。得到表扬学生,仍然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受到批评的学生可能会逐渐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原因是学生失去了课堂正常学习的心理安全感。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由于教师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导致师生情感交流遭遇严重障碍,最终出现了师生关系对立的尴尬局面。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对学生不必要的伤害呢?
1、给学生留点儿颜面:尊重和信任
教育不能仅凭指责、批评和打压来粉饰太平。案例1中,老师不妨这样说:“今天学校要检查各班穿校服的情况,这你是知道的,因为你,我们班可能会被值周生扣分,你对整个班集体来说真的很重要。”老师简单一句话,却犹如在学生面前摆了一面镜子,促使学生不得不反思个体行为和集体荣誉的关系。言语中传递的尊重、信任和渴望的态度,也会深深触动学生。
2、给学生改错的机会:理解和期待
老师以何种眼光去看待学生,以何种态度去教育学生,可能会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案例2中,在学生第一次迟到时,老师不妨这样说:“早睡早起才能有个好身体,上课时精神才会好,老师希望你以后每天晚上都能按时睡觉。”学生再次迟到后,老师也不妨说:“谁都难免遇到意外情况,先上课吧,下课后去把自行车好好修修。”这种包含理解和期待的语言,犹如一道春风,会吹进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调整作息时间,按时休息,准时甚至提前起床做好准备,相信这个学生迟到的次数一定会大大减少。
3、给学生平等的待遇:一视同仁
当学生在老师心目中是“不听话”的孩子时,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极可能是个“很可怕”的老师。案例3中,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说出的仍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后,老师不妨这样说:“前面三个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大家给他们鼓掌。老师想再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一个汉堡包芝麻多,菜叶多,肉多,而另一个芝麻少,菜叶少,肉也少呢?”这样一来,既进一步解释、提示了问题,同时后两个小朋友会和第一个小朋友一样,因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更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很多小事,老师如果处理不好,学生的小问题可能演变成大问题,好学生也可能变成问题学生。有此,我希望所有老师都能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做问题学生的制造者。




上一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教育

下一篇:案例反思:小燕子到哪里去了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