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找规律》说课 | 时间:2012/2/28

《找规律》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2、地位作用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3、教材编写特点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我采取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实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中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中,用实物进行操作,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及生活中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5、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联欢会场景,幻灯片,小鼓,音乐磁带,各类装饰物,挂物架。
学具准备:图形、花朵、水果图片,小展示条。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内容丰富,开发性强,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实物进行展示,让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还提供材料,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及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吗?(学生回答“六一儿童节”)这是我们自己的节日,该好好庆祝庆祝。瞧,联欢会场都布置好了。(出示情境:红-绿-红-绿摆放的小旗;红-黄-蓝-红-黄-蓝穿起的丝带、两红两黄挂起的气球气球)
1、会场里的规律
(1)仔细看看,咱们的会场怎么样?(学生评价)
(2)你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3)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咱们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4)小游戏:挂气球。(根据已有的规律接着挂气球,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挂。)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之一。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欲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设计这个联欢会会场有趣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让学生自己收集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发现规律
1、在图案中探索规律
(1)调皮的金龟子
师:今天有许多昆虫朋友来做客。想不想见见他们?(出示幻灯片:金龟子两红两绿两红两绿有规律排列)它们都穿着漂亮的花衣服。
问:有几只特别顽皮,藏在了树叶下,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金龟子吗?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咱们来看看大家猜得对不对(幻灯片演示)
(2)有趣的水果图片
师:这里还有很多新鲜水果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水果。(幻灯片出示葡萄、西瓜、草莓九宫图)
师:摆得真漂亮!可这还空着一个位置,谁能帮帮忙,把它摆好?
问:你为什么这么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幻灯片演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形象和色彩鲜艳的水果图片,有规律的排列,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个九宫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发现,可以横排看、竖排看或斜排看)
(3)可爱的小鸡一家
引导学生观察小鸡一家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小组讨论其中的规律。交流意见。
表扬有不同发现的同学。
【设计意图】设计此活动,意图让学生在卡通图案中寻找规律,发散思维,发现服装、排列、表情等方面的规律,体会规律中的数学美。
2、感知游戏活动中蕴涵的规律(两个内容)
(1)课间休息:律动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一起来休息一下,活动活动筋骨。(放音乐,跟老师一起做律动)
问:咱们的律动中有没有规律?(动作、节奏、位置)
(2)考考你的耳朵
师:同学们都很细心,用你的眼睛发现了那么多奥妙,下面要考考你的耳朵,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小鼓发出响声)
问:小鼓一敲咚咚咚,考考你的耳朵灵不灵!你能听出我是怎样敲得吗?(教师三次重复敲:咚咚,咚咚咚)
请学生用拍手的方式告诉大家。
小活动:有节奏的拍手,考考自己的同桌。
【设计意图: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小学生是按照“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规律学习知识的。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活,如果教学活动中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刻板、枯燥,学生刚刚被点燃的学习兴趣的火花就会被熄灭。课堂中我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在课堂学习中,我设计了拼、摆、跳、挂等活动,融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因素,让孩子感受规律的普遍性、趣味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
3、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今天你都在哪里发现了规律?(会场里,图案里,游戏里等)那你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有规律的事物?
【设计意图: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学科是工具学科,数学知识必须 生活化 ,所谓 生活化 ,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喜欢的卡通图案中,水果图片中、韵律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身边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有秩序,也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美好!】
第三环节:开动脑筋,创造规律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动手活动:摆图片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找到了那么多规律。下面请你也动动手,动动脑筋,把手中的材料有规律的摆一摆,看哪一对同桌摆的又快又好!(学生利用手中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图片有规律的摆一摆)
教师用投影展示最先摆好的作品,并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漂亮图案。
其他同学评一评,感受数学美,及成功的喜悦。
3、动手实践:装饰教室
师:请你小组合作,把组内的材料有规律的挂在咱们的教室里,相信经过大家的打扮,咱们的教室会更漂亮!(包括各种水果、卡通挂饰,学生小组商量方案后,一起动手在教室四周的挂物架上有规律的挂一挂。)
最后评选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设计奖,颁发小标志。
【设计意图:此实践活动,是本节课的延伸练习,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动手合作,共同完成体验成功的乐趣;也意在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新突破,也是教师落实《标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习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注意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融合,寻找会场里的规律,寻找卡通画里的规律,合作拼摆图案,一起商量方案,装饰教室等活动,充分发挥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在体味成功的同时,体味合作的快乐。】
五、课后反思: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本节课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重新加工教材,教学内容较丰富,重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孩子们在生动的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与合作的快乐;同时注意培养了孩子的猜想、推理能力,在合作交流之后,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以上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及意图,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第一次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下一篇:《上下》教学设计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