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努力构筑,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 时间:2012/2/24

努力构筑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筑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好中央重大决策,尽快形成整体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上下功夫。
一、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在认真抓好校内德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通过组织教师下社区、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形式,架起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的桥梁,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区延伸,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衔接。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第一环境。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改变重智轻德的倾向,支持孩子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的德育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三结合”的平台和载体。要依托社区各种阵地和设施,发挥社区人才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平台,保障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促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
二、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打造两支师资队伍,构建三大课程体系
实践证明,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正确信念的确立,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实践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组织“六一”、“十一”、“元旦”等文艺汇演;利用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校园,开展社会考察、少年军校、手拉手活动、夏令营、春游、野炊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示范,始终注重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在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既以言传道,更以行垂范,使广大教师既成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者,更成为高尚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以丰富学识、高尚情操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我校从学科渗透、活动教育两条渠道人手,加强了“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任课教师”的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明确分工,逐级落实责任,切实承担起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建立完善班主任考评和选拔制度,建立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机制,重竞争、树榜样、激励后进,使班主任工作进一步专业化、制度化。并结合行风评议,加强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高尚的情操和个人风范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构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没的三大课程体系。一是学科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及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二是活动课程体系。确定主题,结合新学年开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等,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依据全县素质教育目标管理的要求,倡导学校积极探讨校本活动课程,强化活动的载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接受教育。三是隐性课程体系。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黑板报、文化长廊等阵地,刊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信息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好事迹、好典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对未成年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深刻影响。不少调查表明,在中小学校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般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在品学不良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三个误区:—是“溺爱型”家庭教育。家长关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家长把对子女的关爱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溺爱型”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任性、专横霸道的恶习。二是“高压型”家庭教育。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急,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有的家长奉行棍棒政策,认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极易造成孩子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三是“放任型”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处世冷漠或我行我素、自暴自弃。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教育,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爱而不教、管而不严,同样达不到教育目的。著名教育学家吴玉章曾讲过,“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始终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放而不纵,让孩子在文明和谐、严爱适度的家庭环境中成人成才。
在家庭,父母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作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为此,做父母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为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从小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在学习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创新,以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在体现时代性上下功夫。把继承优良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既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又使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深人人心。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在把握规律性上下功夫。认真研究人的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要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适应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诚心诚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教育人,又服务人。要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狠下功夫。




上一篇:安家庄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

下一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会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