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文文摘
返回首页 | 手机用户请点此访问手机版
关键字:读后感 | 时间:2012/2/22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寒假到了,带着学校读一本好书的要求,我“无可奈何”的捧起了这本书——《爱心与教育》。当初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只是因为曾经听说过“李镇西”这个人名。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本书。“李镇西”不再只是一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他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他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让我感动,那浓浓的师生情,在我的心中流淌。
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尽管“爱心”这个词已经老掉牙了,“爱的教育”这个观点更是一点也不新潮。可是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所讲述的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就是那么让人感动,因为这里的“爱”是最真诚的爱。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而创作这本书的最终原因也是因为李老师拥有着太多来自学生的爱,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是啊,细细想来,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我们教师又怎能不以“爱”报之。
李老师在书中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个详实的情感故事,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许许多多德育教育的有效做法,包括对“后进生”的转化,对“优秀生”的培养,对“逆境生”的关怀。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对于“后进生转化的”的论题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对优秀生的培养却很少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这些“优秀生”除了分数较高,大多数人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会比较突出,是不怎么用老师操心的。可是真正步入中学,大学,甚至步入社会之后,这些“优秀生”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一些具体做法:一是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再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正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说,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上一篇:听[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体会

下一篇: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Copyright © 瑞文软件工作室 冀ICP备17033643号 联系我们